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父母错了吗?

作者:李勤余

“望子成龙 , 望女成凤” , 这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语 。 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 , 成就一番大事业呢?于是 , 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 就成了一些家长的常规操作 。 近日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90.6%的受访者称自己身边对孩子要求和期望高的家长多 。 83.4%的受访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


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父母错了吗?

----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 父母错了吗?//---- http:// //

盼儿女成才 , 这本是人之常情 。 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目标 , 也无可厚非 。 不过 , 不该被忽略的 , 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 。 “有一个人 , 他十项全能 , 他什么都好 , 他 , 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少年说》里 , 一个女孩站上高台后 , 面对着台下的同学老师家长 , 哽咽着大声喊出了这番话 。 她的心情 , 每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同学都能感同身受 。

“别人家的孩子”的潜台词 , 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 但是 , 当家长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过高 , 孩子又无法通过努力取得成功 , 最终的体验就会是挥之不去的挫败感 。 久而久之 , 孩子就会产生“我不行”“我太差”等自我认知 , 进而严重挫伤其自尊和自信 。

更重要的是 ,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 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已经成为公认的价值观 。 因此 , 如何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就显得至关重要 。 可是 , 如果家长过于热心地为孩子规划人生 , 只会让其丧失基本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 此中利弊 , 已不言自明 。 这也是舆论对“别人家的孩子”颇有微词的最大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