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一门心理学是专门研究自己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如,缺爱,自卑等

人性相通 , 就算是研究别人的也跟自己有关 。
其实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心理共通的特点的,是根据很多人的问题,还有前人总结的经验,希望从中找出一个确定的问题的根源 。
但是,目前看来是失败的,精神分析认为根源是童年,认知流派认为是观念,各有各的说法 。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分析得到答案,试图找个一个确定的东西 。
但人的心理的本质是流动的 。
你说的那种纯粹的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东西目前看来似乎真没有攻击行为,人格心理学,不过还是有些要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 。
这些不是一两句就能讲清楚的,我先简单的分享一些 , 你且体会;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你不能有评判,不能有选择,否则你看不到真实且深刻的东西 , 你会不由自主的对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进行屏蔽,只能看到“片面的真实” , 这就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的原因 。
那怎样才能不加捡择的了解自己呢?你得分清现实层面和想象层面的不同,现实层面有是非对错,有各种评判标准,而心理层面没有对错,任何想法只要没有付诸实践它就只是个想法,没有对错可言 。“哪怕我在想象当中杀了一百个人,我也不会坐一天牢”不是因为警察没有证据,而是我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危害 。
情绪和想法没有对错,情绪和想法造成的结果才有对错 。要深刻了解情绪和想法你得能区分现实和想象 , 能放下对错,放下评判 。就像那句歌词“放下对错才知答案 。”
其次,你还得祛除“追求改变”这种想法,这个很有颠覆性 。你仔细体会,当我们追求改变的时候其实是不愿意面对当下的真实的自己,把期望寄托在未来那个想象当中的美好的自己身上 。如果你能接纳且面对自己的阴暗面攻击行为,人格心理学,那内心深处的东西自然而然被认清被化解了,改变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如果你真的能接纳,就不存在“阴暗”这个概念,它只是一些需要被看到被理解的特点)
追求改变带不来改变,只有面对,改变自然而然会发生 。

有哪一门心理学是专门研究自己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如,缺爱,自卑等

文章插图
有哪一门心理学是专门研究自己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如,缺爱,自卑等

文章插图
再次,你得放下各种观念、思想、甚至是心理学知识,我们沉浸在各种书籍和理论当中其实也是种逃避 。逃避到思辨当中,当我们听了很多大道理觉得自己“知道了”那其实是在追求一种虚假的掌控感 。真正想要了解自己不能仅仅是头脑层面的“知道”,你得有体会有感受 。
障碍我们了解自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
总之,了解自己不能靠“追求”什么 , 人所能想到的只会是自己能想到的,你所有的追求都是自己的投射 。了解自己的过程是个祛除内心的障碍的过程 , 像《道德经》里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是个做减法的过程 。
影响我们的那些固执的观念、偏执的想法、激动的情绪祛除了,我们自然而然就能客观中立的看事物了,真相自然而然就水落石出了 。
了解自己我们只需要接纳、专注、警惕、放松……这样能靠近真相 。真相能化解一切问题 。
有的人会认为我已经接纳、专注的了解自己了 , 为什么还是不能深刻的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体会到你说的真相?从而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也许是需要更多理论,更多知识 , 而不是仅仅的接纳、专注 。从而向外求取……
其实你需要的不是“更多”,而是你对接纳和专注理解的还不够深刻,我举个例子:你爱的人背叛了你、你的领导不尊重你、你的下属顶撞了你……你因此生气,你会认为你生气是应该的,是这些因素造成了你的愤怒 。
但如果你能专注于你的愤怒,你就不会去想应该或不应该,你会发现是这些事情让你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被爱……是自己内心深处有“不被重视、不被爱”的观念才会让自己愤怒,是执着于“爱和重视”这些观念才让自己陷入痛苦,假如自己能对此释然 , 内心没有了对“不被重视不被爱”的恐惧,谁又能伤得了我呢?
这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特别特别难……
了解自己不是简单的一个理念,不是一门知识,它更像是一种“功夫”,就像是我告诉了你走钢丝的所有动作要领,你也未必就能像大师一样在绳索上如履平地,你还需要在生活中实地体会 。
不过“动作要领”也挺重要的,没有“动作要领”你可能终身努力领悟不到 。
【有哪一门心理学是专门研究自己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如,缺爱,自卑等】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