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本文原始标题是: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 , 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公交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但作为大型车辆

公交车在行驶途中时常会受到盲区的影响

如果不仔细注意这些盲区

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 , 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特别是在出行高峰期

周围往往人多拥挤

身材矮小的孩童

一不小心就会走进车辆盲区

危险时刻潜伏在身边

12月8日上午 , 市公交集团开展了这样一趟“文明乘车、避开盲区”的亲子体验活动 。 19位6至8岁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安全课 。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 , 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公交志愿者首先详细的为孩子们讲解了公交乘车安全知识、公交车上的各类安全设施 , 以及在发生突发情况下怎么使用这些设施 。 在体验环境中 ,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到公交车的盲区范围 , 公交志愿者安排孩子们分别站立在公交车盲区内 , 并让一个孩子坐在驾驶位上观察 。

“确认一下公交车周围有没有小朋友?”志愿者提醒坐在驾驶员位置上的孩子 。 “周围没有小朋友 。 ”当志愿者把孩子领下车后 , 刚才还自信满满的孩子瞬间发现 , 公交车周围其实站了很多小朋友 。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 , 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那么 ,

公交车的盲区在哪里?

下面这六大盲区 ,

你一定要知道!

↓↓

公交六大“盲区” , 一定得记牢!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 , 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一、公交车车头盲区(1.2米范围内为盲区)

公交车的车厢高 , 盲区大 , 一般车头前方约2米宽、1.5米长的范围内都属于盲区 , 身高低于1.2米的儿童通过此区域时 , 驾驶员很难通过前方玻璃观察到 。 家长要提醒孩子上下学 , 过马路时不要随便从公交车头前穿过 。

二、公交车右前柱盲区(3米范围内为盲区)

当公交车转弯时 , 坐在左侧驾驶位上的司机常常无法观察到右前柱遮挡区域地面的状况 , 拐弯时被右前柱覆盖的位置都属于危险区域 , 行人最好与车体保持2.5米—3米以上的距离 。

三、公交车右后视镜下方盲区(2米范围内为盲区)

右前轮的盲区中尤其要注意右后视镜下方的位置 , 公交车司机一般都会比较在意车辆左侧 , 右侧盲区大 , 易被忽视 。 再加上公交车的前窗玻璃离地面有一米多距离 , 如果一个身高低于车窗玻璃的乘客出现在公交车右前角 , 司机很难通过车前窗玻璃看到这个人 。

四、公交车前后车门的中间位置盲区(1米范围内为盲区)

早晚高峰期车站候车乘客较多 , 公交车进站时 , 一般很多人会往前门涌 , 如果此时在公交车前后车门的中间位置出现几个高个子的乘客时 , 后面的人就会因视线遮挡而观察不到 , 出现危险情况 。

五、公交车车尾、后车轮附近盲区(1.2米范围内为盲区)

车辆在出站时 , 司机都在观察左侧路况 , 很少会注意到右后侧情况 , 小孩子如果出现在右侧盲区 , 很容易发生意外 。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 , 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

六、公交车车尾盲区(3米范围内为盲区)

公交车驾驶员通过后视镜察看时 , 车后为全盲区 。 公交车体积大 , 虽然有影像仪 , 难免有时候顾及不到 。 小学生们千万不能随便站在公交车后玩耍 , 行人与公交车尾部也应至少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

最后 ,

交通志愿者还是有必要再次提醒大家 ,

↓↓

对于每一位司机来说 , 不论是大车还是小车 , 上车前要在车辆周围饶一圈 , 观察一下盲区安全 。 经过学校路段的车辆尤其要注意放慢车速 , 观察仔细 , 做到心里有数 。 情况不明不要急着开车 , 下车观察再判断 。 车辆可以有盲区 , 但开车人的心里可不能有盲区 。

象山包打听@可怕!19个孩子站在公交车旁,司机竟一个都看不到!这件事一定要告诉孩子。来源:市公交集团、宁波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