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尿多少才达标?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尿多少才达标?


                    宝宝尿多少才达标?

---- 宝宝尿多少才达标? //---- http:// //

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 大家判断的依据通常是宝宝的哭声 , 璐璐此前分析过宝宝哭的常见原因 , 靠哭声判断是不客观的 。 也有很多妈妈知道要看宝宝的尿量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 那到底如何正确判断尿量呢?今天璐璐就和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尿多少才达标?

不管是国际母乳协会还是国内的母乳文献都认为 , 宝宝每天的小便的次数至少需要达到6次 , 并且小便的颜色是无色的 , 不可以是深黄色的 。 注意这里说的6次 , 指的是小便次数 , 如果使用尿不湿 , 24小时至少需要换4片 , 每片尿不湿的重量大概是3块干净尿不湿叠在一起的重量 。 凭手感的话 , 妈妈会感觉有的尿不湿会特别的重 。

需要注意的是 , 不同月龄的宝宝小便次数是不同的 , 不同的宝宝也是有个体差异的 。

不同月龄尿量不同

对于新生儿 , 判断妈妈母乳是否充足 , 不但需要看尿量 , 还需要观察宝宝体重增加的情况、恢复出生体重的速度 。 这里璐璐给大家一个宝宝奶量是否足够的检查表 , 作为参考:

体重

出生1周体重开始回升

出生2周回到出生时体重

头3个月每1周体重增加150克(100~200克的范围内)以上

尿量

出生后1天 , 1次

出生后2天 , 2次

出生后3天 , 3次

出生后4天 , 4次

出生后5天 , 5次

出生后6天至添加辅食前 , 至少6次

添加辅食后 , 随着添加饮水 , 排尿次数接近成人

(图表来源《迈出母乳的第一步》45页 ,

《母乳最好》163页 , 璐璐制表)

我们会发现刚出生的宝宝尿量差别还是很大的 , 我们不能要求刚出生的宝宝尿量就达到6次 。 换言之 , 如果2天大的宝宝24小时已经有了两次小便 , 说明母乳量是够的 , 是不需要加配方奶的 。 (公众号后台回复“孕” , 可以查看新妈妈常见问题文章集)

如果尿量正常 , 就一定没问题?

刚我们了解了宝宝小便需要达到的次数 , 但单凭尿量就能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吗?实际上 , 尿量的判断只能作为我们初步判断的依据 , 并不是唯一标准 。 还需要参考宝宝的体重发育曲线、身高发育曲线和BMI曲线 。 其它还需要参考宝宝哺乳后的表现 , 如:

  • 哺乳后不能自己松开乳头;
  • 哺乳时急躁、离开乳头马上哭闹(但也要考虑是否形成了奶睡习惯);
  • 哺乳时听不到吞咽声(出生前几天听不到吞咽声是正常的);
  • 反应不灵敏;
  • 精神状态不好等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 如果宝宝有奶睡习惯或者长期处于缺觉状态 , 以上的表现就不能作为母乳不足的判断了 。

我们在家里通常没有较精确的电子称 , 一般我们去儿保打疫苗时来检测体重和身高 。 宝宝会在满月、满3个月、满6个月、满9个月、满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岁时体检一次 。

如果在家中检测宝宝的体重 , 婴儿使用的电子称至少要精确到0.01 kg(10克) , 儿童使用的也要精确到0.1 kg(100克) 。 杠杆称要优于电子称 , 称量时避免摇晃 , 婴儿要除去尿布及鞋子 , 只穿内衣裤 。

身高的测量分卧位和立位 , 3岁前取卧位测身长 , 需使用婴儿标准量床 , 这个在家中不好办到 , 也可采取固定的硬尺测量 , 每次采取相同的标准也有参考意义;3岁以上采取立位 , 家长可在家中墙壁上贴上一张标准身高纸 , 要求脱鞋、立正、足后跟并拢、双肩放松 。

对于新生儿或者小月龄宝宝的宝妈 , 在追奶期间也可以每天监测宝宝的体重(应保证精确度) , 需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称重 。

璐璐分享过一个两个月体重没有增加的宝宝的案例 , 妈妈认为宝宝的尿量都是够的 , 但小睡时间变短 , 从没有夜奶变为有多次夜奶、哭闹增多 , 观察体重发育曲线 , 发现曲线在持续走低 , 向下突破通道 。

对于没有奶睡习惯 , 规律喂养的宝宝来说 , 异常的哭闹都是不正常的 , 妈妈首先要判断是否是奶量减少了 。

如果尿量减少 , 要做什么?

宝宝24小时的尿量低于6次 , 夏天或冬季有暖气时要先排除宝宝过热的因素 , 连续两天如此 , 可以理解为母乳量摄入不足 , 妈妈就要积极调整了 。 常见原因有宝宝吸吮不够、哺乳姿势不正确或者妈妈母乳不足 。

找到对应的原因 , 需要采取措施积极调整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 有些导致母乳不足的原因不是短期就可以得到改善的 , 比如妈妈暴怒 , 严重漏奶 , 产后大出血 , 妈妈严重贫血 , 以及妈妈自身体质型少奶等原因 , 如果不添加奶粉 , 会导致宝宝摄入的营养不足 。

遇有上述情况 , 妈妈在采取追奶措施的同时必须严格监控宝宝的身高体重曲线和BMI曲线 , 一旦曲线向下突破自身运行轨道 , 说明追奶过程会较长或追奶效果不理想 , 必须及时添加配方奶 , 添加量以不使母乳量降低为佳 , 同时需要监测宝宝的发育曲线 。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 关注快乐母乳喂养 , 点击菜单资源精华可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