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人照做的练琴套路是错的?!
套路一:高级别——错
学琴的孩子经常会被别人问到“几级了呀” , 级别经常被挂在嘴边 。
事实上 , 级别只能说明拥有这级别的人能够熟练弹奏某些曲子 , 和英语的级别是完全不一样的 。
比如业余4级的人练两个月也能弹熟6级的曲子 。
我们需要明白 , 考级只是通过定目标来勉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 而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
所以 , 不要仅仅为了考级而练琴 。
国内文化课教育已经是应试教育了 , 请尽量别让音乐教育变成“应级教育” 。
套路二:炫技巧——错
“技巧够 , 但缺音乐感”是国外很多老师给中国琴童的评语 。
不可否认 , 弹奏技巧很重要 , 但同一首曲子 , 宋心馨能得大赛冠军 , 我们弹得再熟练也不能 , 差在哪里?
音乐注重的是表达情感 。
一场演奏会 , 人们只会被音乐的情绪、色彩、对比感染 , 而绝不是速度与技巧 。
有时就算错几个音 , 但只要情绪饱满 , 就远胜过没错音但缺乏感染力的演奏 。
套路三:长时间练琴——错
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琴房闷足10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演奏家的 。
音乐需要一定的内涵与感悟 , 是演奏者丰富感情积淀的一种宣泄 。
如只是单纯的硬练 , 也只能是纯粹提升技巧而已 。
而只一味的跟人家拼时间、硬练、就无疑于“题海战术” 。
套路四:成为演奏家——错
学音乐的人很多 ,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家” 。
所以 , 不要把目标定得不适合自己 , 也不要盲目与别人攀比 。
- 儿科医生鲍秀兰:90后男医生抱早产儿做袋鼠护理,大气都不敢出引网友夸赞:好暖啊
- 90育儿■原创"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常给孩子喝,会让娃发育缓慢
- #北青网#90后夫妻疫情期间喜提四胞胎 给宝宝起的名字亮了
- 【享受诗与远方】原创“儿子要挺住”!90岁母亲守护64岁儿子,独自一人看护5天5夜
- 「90育儿」原创宝妈们一定要注意,1岁宝宝的这些小动作,可能表达着他的不舒服
- 『90育儿』原创7个月大的宝宝窒息而亡,别让孩子经常这样睡觉,否则后果严重
- 90育儿@原创孩子老说牙疼,妈妈抱去看医生,原来是奶瓶惹的祸
- 春龙和宝宝@90厘米“袖珍”女孩,不听劝阻生下孩子,如今孩子怎么样了?
- 母婴参考@为啥现在的90、00后男孩能轻松突破1米8?后两点,一般人都能做到
- 「90育儿」原创博大精深的中"食"文化,如何不用吃药,也能维护宝宝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