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需求特质是?家中有难搞的高需求宝宝该如何应对?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高需求特质是?家中有难搞的高需求宝宝该如何应对?
“什么!同一厢列车上有婴儿” 。
相信你我都这样的经验 , 在交通运输工具听到婴儿吵闹;幸运点婴儿闹个一会儿被安抚 , 反之 , 有人会遇到沿途一路的密闭空间不断传来婴儿的啼哭 , 导致无法休息甚至难以专注当下工作 , 叫人神经不衰弱也难 。
---- 高需求特质是?家中有难搞的高需求宝宝该如何应对? //---- http:// //
若能选择的话 , 相信没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是难搞的高需求宝宝 。
所谓的高需求主要特质在于对基本需求的高标准并且难以满足 , 频繁喂奶加上片刻不离身 , 上山下海也得紧紧抱着 。 过度敏感的情绪变化 , 强烈的喜怒哀乐展现 , 情绪排山倒海而来挡也挡不了 , 简单而言俗称的“磨娘精”极为贴切 , 折磨到主要照顾者不仅心力交瘁 , 甚至胆战心惊的度过每一个片刻 。
有些父母可能担心造成他人困扰 , 只能母(父)子(女)锁在家中独自承受 , 造成父母压力倍增 , 无力感倍增 。
面对高需求宝宝 , 主要照顾者自身已经疲惫不堪 , 再加上易遭到亲友或他人批评质疑而挫败感不断 , 这时候若能多个角度端详 , 或许当下婴儿的哭闹声会让你崩溃的程度降低 。
高需求宝宝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更深
离开娘胎后对全然陌生的世界进行摸索 , 宝宝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其目的存在 , 例如利用哭泣来得到父母的拥抱或是尿布的更换 , 更何况高需求婴儿哭闹不已的时候 , 因为他们还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在想法 , 只能通过哭来抵抗渴望无法被满足的愤怒 。
换个角度而言 , 丰沛的活动力强烈地想与环境联系 , 敏锐的先天气质让高需求宝宝能有更丰富的创造力 , 当主要照顾者攫取高需要宝宝的节拍 , 除了相安无事的共处 , 双方更能碰撞出更多美妙的花火 , 发现高需求宝宝使你的经验更加精采 。
---- 高需求特质是?家中有难搞的高需求宝宝该如何应对? //---- http:// //
主要照顾者的竭尽所能
婴儿出生后无法单独存在 , 需要照顾者不厌其烦的喂奶、换尿布、洗澡、安抚等 。 母亲(主要照顾者)是婴儿的环境 , 母亲带领着宝宝认识这个世界 , 希望宝宝能在健康快乐环境中身心茁壮的成长 , 这无非是所有母亲的心愿 。
于是身为母亲的我们将自己产后状态放在次要 , 睡眠时间被长期剥夺 , 原本的饮食习惯也被无情压缩 , 显露在身材上的变化 , 也为产妇常见的话题 , 累到面黄肌瘦 , 抑或暴饮暴食来得到减压 ,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自我调解 , 对母亲而言 , 以满足宝宝为最首要选项 , 天生的母性内建机制让母爱无限的放大 , 为母则强在对面高需求宝宝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
质与量兼顾的育儿环境
随着时代的变革 , 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更多重管道获知育儿新知 , 为了不让孩子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 父母尽可能的向有害婴儿身心健康的方式说不 , 就如电子产品或许能让你我获得多刻宁静 , 殊不知当双方陷入过度以此为解套方式时 , 不仅对于孩子的视力有所影响 , 安抚媒介更容易拉远亲子原本的亲密关系 。
当你说:“你孩子哭闹时就用卡通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啊!” , 这话听在父母耳中实为难受 , 有苦难言啊!努力挣钱想给孩子更好的环境 , 越来越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 , 想给孩子一个内外在品质皆水准上的成长环境 , 然而遇到高需求宝宝 , 父母得花更多的力气去营造 。
当主要照顾者能够持续提供稳定温暖的环境 , 即使是难搞的高需求宝宝也会在安全的环境中滋养其客体关系 , 逐渐的走向安全依附类型 。 面对父母而言从高需求宝宝出生后天天都处于备战状态 , 不仅宝宝需要出门放风 , 其父母更是需要外出解放调解身心灵 。
---- 高需求特质是?家中有难搞的高需求宝宝该如何应对? //---- http:// //
你我都深知起头最难 , 父母要鼓起勇气带宝宝出门做了许多心理建设与准备 , 磨合的过渡期每家宝宝天生气质不同有长有短 , 外在环境的回馈对于宝宝及父母皆为重要的指标 , 有时候你当下的行为举动 , 可能都影响着他们 。
下次再遇到公众场合婴儿哭闹不止 , 若你能投以同理的微笑或者简单的一句鼓励 , 相信该父母会很感谢你的谅解 。
END
- 「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为啥新生儿总是动着睡,坐下醒,放下哭?需求背后的原因超暖心
- #万象资讯WX#儿童正畸需求日益增长 让孩子牙齿“立正站好”
- 鸽子医生谈孕育:高需求宝宝情绪像炸弹,爸妈不要硬碰硬!用3招拆解他的心
- 宝宝辅食食谱@宝宝11种哭声代表了吃喝拉撒不同需求,但有些哭声表示宝宝生病了一定警惕
- 『妈咪宝贝母婴精选』宝宝一哭就喂奶?其实你的宝宝可能是有其他的需求
- 「宝月阁月子会所」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对钙的需求是多少
- 「关山老师谈育儿」原创宝宝不会说话也能表达需求,看看这4个“婴语”,妈妈都知道吗?
- 生活条件再差,孩子这些方面的需求,父母最好不要常常"叫穷"
- 高需求宝宝,像是来讨债?心理医生量身订做救星文
- 当“高需求”的宝宝,遇到“低服务”的父母,他只能“积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