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到位,孩子吃饭难,父母或许该反思自身的不足

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 , 拥有本文章版权 , 欢迎转发分享)

“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 , 满足正常发育需要的精妙生理机制 。 ”——《斯波克育儿经》 , 本书被誉为20世纪最可信的育儿手册 , 由 “育儿之父”斯波克医生所著 , 斯波克医生拥有60年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 。

在我们育儿群里 , 每天都有妈妈讨论孩子的吃饭问题 。 如果哪个孩子“吃饭吃得多、不挑食”便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 纷纷向其取经;如果哪个孩子“吃饭吃得少 , 挑食难伺候”便会成为大家同情的对象 , 纷纷向其献招 。 但不管妈妈们怎么做 , 这些招只在短期内有用 , 时间长了 , 爱吃饭的孩子依然爱吃饭 , 不爱吃饭的孩子依旧不爱吃饭 , 胖的孩子还在胖 , 瘦的孩子依旧瘦 。

经过统计 , 我发现群里爱吃饭的孩子占少数 , 不爱吃饭的孩子层出不穷 , 而且花样百出 。 为了不吃饭 , 有些孩子甚至上演了“年度大戏” , 从腿疼到肚子疼再到思念在上班的爸爸 , 每一环节都让人觉得这个小家伙真可怜 , 那就依了ta吧 , 吃不吃饭什么的 , 只要ta开心就好 。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聪明 , 只要父母没有达成吃饭的统一战线 , ta就能找到缝隙可钻 , 与父母斗智斗勇 。 “吃饭难”、“上学难”与“管教难”并称为本世纪父母的三大难题 。

01、物质过于丰富 , 孩子缺乏吃饭源动力

小月是同龄孩子里面比较瘦的孩子 , 她妈妈经常跟我说:“我们小月吃饭吃得少 , 每顿就吃1/3碗饭 , 可愁死我了 , 每天吃饭都是我的一场战斗 。 她吃的多 , 我就感觉像胜利了 , 高兴得不得了 , 如果她吃得少 , 我就感觉自己很失败 , 而且我总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