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虫牙”不能全怪吃糖 幼儿刷牙家长最好亲自动手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长“虫牙”不能全怪吃糖 幼儿刷牙家长最好亲自动手
暑期来临 , 平日里埋头于书本 , 很难抽出时间的孩子们 , 又到了扎堆看牙的时间了 。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任志明经常听到家长们谈“糖”色变 , 把孩子长“虫牙”的锅甩给了糖 , 并坚定地认为“只要停止吃甜食 , 就可以高枕无忧” 。 而实际上 , 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才是“虫牙”找上门最关键的原因 。
这个暑期 , 除了带孩子看牙 , 身为家长的你也顺便带回一些护牙小知识回家吧 。
掌握好小窍门 孩子也能偶尔吃块糖
长期以来 , 在人们的心中 , “甜食”和“虫牙”间似乎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 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在得知孩子长“虫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反问孩子:“以后还敢吃糖吗?”
任志明指出 , “糖”是导致龋齿(俗称“虫牙”)的重要因素 , 牙齿表面附着的牙菌斑生物膜 , 有大量细菌组成 , 这些细菌会吸取食物中的糖分 , 包括蔗糖、葡萄糖、麦牙糖及乳糖产酸 , 溶解牙齿表面的釉质 , 从而形成“虫牙” 。
而时间是“虫牙”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有研究表明 , 在进食含糖食物两分钟内 , 生物膜中的酸度便可以升至可溶解的程度 , 唾液在半小时至两小时内会将酸素中和 , 使之停止继续溶解 , 甚至可使初期龋齿还原 , 但如果进食含糖食物的次数过于频繁 , 唾液没有充分时间中和酸素 , 初期龋齿便不能还原 , 龋坏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 最后更会形成不可逆的“虫牙” 。
口腔内的细菌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接触的时间越短 , 细菌产酸的可能性就越小 , 在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的前提下 , 做到含糖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 , 加上唾液的缓冲作用 , 适量摄入甜食不会直接导致“虫牙” 。
医生提醒 , 甜食的摄入最好在饭前或者饭中 , 饭后及时刷牙漱口 ,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定期看牙医 , 这不但能满足孩子们的甜食诱惑 , 令孩子心情愉悦 , 更是爱牙护齿的正解 。
由此可见 , 若口腔卫生维护不到位 , 或者忽略了摄入甜食的最佳时机 , 吃糖肯定会大大增加得“虫牙”的几率 , 但并不是所有的“虫牙”都一定是吃糖造成的 。 所有能够分解糖分的食物 , 包括平常的一日三餐 , 五谷杂粮 , 都有可能造成“虫牙” 。 所以 , 平时一定要勤刷牙漱口 , 使得牙齿表面不要有太多食物、糖分附着 , 才是有效防止“虫牙”的明智之举 。
幼儿刷牙必须家长亲自上阵
不少家长认为 , 孩子上幼儿园了 , 就应该自力更生 , 自己刷牙 。 对此 , 任志明强调 , 上幼儿园后 , 洗手、洗脸、洗脚丫等 , 都可以试着让孩子独立 , 唯独刷牙不可以 。 因孩子的手还不够灵活 , 有很多牙面都不能充分刷到 , 不论孩子有多认真地刷牙 , 每天晚上睡前 , 家长都应帮助孩子用牙线剔出牙间隙内的嵌塞物 , 并帮助孩子刷牙一次;最好用合适年龄段的含氟牙膏 , 防龋功能明显好于可食用牙膏;另外要做到每三至六个月去口腔科复查 , 根据龋易感性检测值(龋态)定期涂氟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卡拉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柳宝庆
- 「山水相连」孩子有虫牙 合适的时间适度摄入含糖食物很关键
- 靓妈美娃■不管关系多好,这"3种人"不能抱刚出生的婴儿,并非迷信
- 「每日说育儿知识」打死都不能喂孩子吃的3种辅食,没营养还伤脾,降低免疫易生病
- 樱桃育儿经■儿科医生提醒:春天暖和了,也不能对孩子做这3件事,家长要看
- [育儿网官方号]孩子宅在家大吃大喝,牙齿护理千万不能忘!
- 「爆炸母婴课堂」要想提高宝宝免疫力,家长要认真做好8件事,最后一个也不能落下
- 「二胎常识」原创一剂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药,导致1岁宝宝严重肝损伤!
- [育儿母婴汇]婴儿出生42天必做的5项检查 一个也不能漏!
- 春龙和宝宝■为什么别人生完孩子长高了?轮到自己不增反减?有个问题不能忽略
- 「春龙和宝宝」父母体罚孩子,三个“生命线”不能碰,一损听力二伤视力三毁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