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针”别乱打,小心害了孩子!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宝宝一发烧 , 没有妈妈是不焦虑的 。 妈妈心里悬着体温计上的那个数字 , 下去了才算安心 。
其实 , 宝宝发烧时 , 退烧不是根本目的 。 有些时候盲目退烧带来的危害 , 比宝宝高热不退更可怕 。 比如 , 用退烧针退烧 , 就很危险 。
不知什么时候起 , 孩子发烧打一针退烧针 , 成了医院惯用退烧手段 。 在后台 , 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有些孩子生病了 , 就一针接一针地打 , 打完这个打那个 。
还有孩子每周都会发烧 , 一发烧就要打退烧针 。
其实 , 用退烧针给孩子退烧 , 实属下下策 。
今天我们分别从临床和药理上给爸爸妈妈们说说退烧针的危害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退烧针中的成分
都不适合孩子用
退烧针是一个统称 , 目前常用的退烧针基本分为4种:
临床上常用的退烧针
1.氨基比林
2.赖氨匹林
3.激素地塞米松退烧
4. 安乃近
1、氨基比林 , 可能致死
安痛定(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由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组成的复方制剂 。 我们来看一段黑历史:
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 , 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 , 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 1922年以后 , 德国 , 英国 , 丹麦 , 瑞士 , 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出现 , 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 , 发热咽痛等症状 ,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 , 粒细胞减少症 , 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
最终证实 , 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 从1931年到1934年 , 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 , 欧洲死亡200余人 。
1938年 , 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 , 1940年以后 , 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 , 在丹麦 , 从30年代就完全禁用该药 , 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 , 没有在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 白细胞减少症 , 1982年卫生部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 , 氨基比林片剂及复方氨基比林(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2、赖氨匹林 , 可致癫痫
孩子在注射赖安比林后 , 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 , 甚至会昏迷 , 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
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士综合征 , 直接表现为癫痫发作 , 而 12 岁以下的孩子是患病比例最高 。 瑞士综合征虽然少见 , 但有生命危险 , 临床上在未排除流感、水痘等病毒性感染之前 , 不宜盲目用赖氨匹林类药物退热 , 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 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已趋于淘汰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3、地塞米松 , 破坏孩子免疫系统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 , 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
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 , 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 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 , 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4、安乃近 , 兽医都呼吁慎用
“安乃近”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 , 这种退烧药在国内和国外都造成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死亡案例 。
1977年 , 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禁用安乃近 , 并将该药品从美国市场上撤出 , 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被停止 。 随后 , 日本、澳大利亚、伊朗等先后已有约30个国家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追求快速退烧
联合用药危害
1 + 1 > 2
除了打单纯药剂的退烧针 , 有些基层卫生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 会偷偷在退烧针剂中加一些其他药物 , 以达到快速退烧的效果 。
比如 , 有些医生会拿“安乃近 + 氨基比林 + 地塞米松”的组合来给孩子注射 。
这三种药物单独拿出来说 , 副作用都有一串 , 更别说不规范地联合使用了 。
多种药剂联合使用 , 有 1 + 1 > 2 的退热效果 , 更有毒性 1 + 1 > 2 的毒副作用 。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 , 这样的给药的方式根本不是治病 , 而是在害人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孩子正确退烧
记住这3步
首先 , 家长要知道 ,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 退烧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 , 而非疾病 。
1.38.5°C以下通常不必用药 。 一般腋下温度超过37.2°C定义为发烧 。 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 , 轻度发烧本身并不危险 。 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 , 如果精神状态尚好 , 学习、工作未受影响 , 没必要用药 。 此时 , 可用物理降温方法 , 包括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 。
2.普通发热建议只用1种退烧药 。 如果孩子发烧在38.5°C以上 ,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 安全性最高的退烧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 当一天只需要服2~3次退烧药就能缓解时 , 最好只用1种药 。 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 , 就会使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 。
3.吃药退烧时要给孩子多喝水 。 这样能加快排泄 , 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 。 用药同时也可配合物理降温 , 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 同时必须听从医嘱用药 , 合理使用安全性高 , 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脏损害 。
---- “退烧针”别乱打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面对退烧针
每一位家长都
要说“不”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而非疾病 。
在治疗时 , 退烧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 , 任何用药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服 。
不管是国内还是世界性的指南 , 都公认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 2~3 个月以上的孩子)或布洛芬(适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孩子)是对孩子最安全的退热方式 。
当我们有了更安全的退烧方式 , 为什么还要冒险给孩子打退烧针呢?
我们推荐 , 给孩子退烧 , 能用口服退烧药 , 就别打针!
每次打给孩子退烧针前 , 还请家长谨慎 , 医生三思 。
往期精选
1.一家4口睡梦中被炸伤 , 2儿女当场死亡!你还敢将手机放在枕边吗?
2.3天死8个!以为孩子站在水中 , 其实他正在死去!这份溺水急救指南学会仅需2分钟
3.胃里抽出1升脓液 , 8岁男童生命垂危!天气热了 , 这些食物你还敢吃吗?
4.1盘豆芽要了5岁女童的命!这种细菌太可怕 , 夏天最容易藏在菜里
5.看完这些常见食物的错误搭配 , 吓得我赶紧放下了筷子!
- 妈咪宝贝母婴精选:孕期出现这三种现象,要小心,你可能是体内胎毒过多了
- 『啤酒爱好者』孩子一不小心就感染“新冠”病毒?儿童防护小妙招爸妈必须知道!
- 儿科医生鲍秀兰■姐妹俩用笔不小心扎破气球,表情瞬间凝固了,网友:这是吓懵了?
- [趣儿养母]原创冬天给宝宝洗澡,需要小心避开这几个雷区,否则很容易生病
- 「家长帮」非常时期,孩子免疫力更不容小觑!守护孩子健康,家长更加要小心!
- 参天奇闻:原创孩子水银中毒怎么办?不小心打破温度计,家长要知道怎么正确处理
- 【小宋和小宝】宝宝学会爬走,这些潜在危险爸妈知道吗?这份“小心清单”快收藏
- 【儿科医生鲍秀兰】为让孩子“呼吸新鲜的空气”,粗心父母不小心将自家娃活活冻死!
- 【关阳讲营养】原创春节提防宝宝“胡吃海喝”,小心“祸从口入”,6招过个轻松年…
- 小宋和小宝:天气再冷也不能让宝宝这样睡,小心发育迟缓,将来比同龄人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