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行走敏感期,让孩子每一步走得更踏实

在手的敏感期之后 , 儿童急切地需要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 , 一开始他们用爬行的方式 , 爬行带来腿和手的协调运动 , 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 , 这就为后来的行走奠定基础 。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规律——从最初的需要父母拉着手走,到独立行走,到上下坡、爬楼梯,再到专门走不平的地方 。 当孩子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行走”上,孩子会喜欢不停的走 , 即使走不稳也愿意不断的尝试 , 并不厌其烦地走时,就说明他的行走敏感期到来了 。

孩子学习行走的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10-11个月的宝宝

孩子有扶着妈妈的手或固定物站起来的欲望 。

● 第二个阶段:12个月左右的宝宝

孩子能够站起来和蹲下来 , 可以让孩子通过捡东西 , 锻炼孩子蹲起 , 练习孩子的腿部力量 。

● 第三个阶段:12-13个月左右的宝宝

孩子能够扶着东西行走 , 但还有点胆怯 , 会紧紧抓着妈妈的手 。

● 第四个阶段:13-15个月的宝宝

孩子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 , 开始对探索周围的事物充满欲望 , 这个时候父母要多给孩子自由 。

二、行走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行走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 孩子不仅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得到发展:他们乐于独立探索世界 , 开始挣脱成年人的束缚 , 从蹒跚学步开始 , 跌跌撞撞地 , 然而又是义无反顾地走向独立 。 所以 , 鼓励孩子行走 , 发展孩子动作的同时 , 也成长了孩子的精神生命 。

2、行走使孩子从不自由的状态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