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很多妈妈都知道不能给孩子乱吃退烧药和抗生素 , 孩子一发热 , 就想立马给予物理降温 。 然而 , 物理降温也得选对时机 , 用不好反而适得其反 , 让孩子更不舒服!

如果孩子发热 ,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给予物理降温呢?

在《孔令凯细说宝宝感冒发烧咳嗽》中 , 孔医生给出了很详细的介绍 , 希望对妈妈们有所帮助 , 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

孔令凯 , 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主治医师 , 儿科学硕士 , 美国儿科学会认证的基础生命支持(BLS)导师 , 先后于八一儿童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工作多年 。 他坚持将循证医学精神贯彻到底、对诊治疾病具有死磕精神;他也是一位拥有灿烂笑容和柔软内心的超级奶爸 , 面对患儿家长 , 他感同身受 。 他认为 , 好的医生 , 应提供真正适合孩子的医疗措施 , 让孩子少受罪 。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他在个人公众号“儿科医生孔令凯” 拥有30万儿科医生和妈妈粉丝 , 每一篇文章都受到业内同仁和家长的好评 。 他说:“如果我的这本书 , 我的科普文章 , 能给家长一点儿帮助 , 缓解一点儿孩子生病时的焦虑心态 , 能让孩子感觉舒服一点儿 , 我也就满足了!”


                    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 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 http:// //

物理降温时机很重要

首先 , 各大指南都不推荐发热时采取物理降温了 , 因为用的时机不对 , 不仅不能退热 , 还会让孩子不舒服 , 例如会出现寒战、发抖等不适症状 , 所以已经不推荐使用了 。 原理给大家讲一讲 。

首先得给大家介绍下发热分期 。 发热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

● 体温上升期:发热开始阶段 , 由于体温调定点上移 , 原来正常的外界温度变成冷刺激 , 体温调节中枢发布调温指令 , 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 临床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 , 重者有寒战表现 。

● 高温持续期:体温升高到调定点新水平 , 不再继续上升 , 此时产热和散热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因为开始散热 , 所以皮肤血管扩张、血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皮肤水分蒸发加强 , 临床表现为患儿自觉酷热 , 皮肤发红、干燥 。

● 体温下降期:随着发热激活物、致热原消耗或消除 ,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正常水平 。 此时体温高于调定点 , 出现明显的散热反应 。 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 , 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 。

在体温上升期 , 如果调定点是40℃ , 即使孩子体温是39℃还是会感觉冷 , 这时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不亚于把他的衣服扒光了放到北极 , 孩子是会非常不舒服 , 会加重发抖、打寒战的程度 。 另外 , 这时即使你用物理降温把孩子体温降下来了 , 过一会儿还得升上去 , 因为调定点还没变 。


                    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 别再盲目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 http:// //

在发热不同时期孩子的表现

通过以上讲解大家知道为什么不推荐物理降温了吧?在体温上升期是一定不能进行物理降温的 , 否则适得其反 。

那么 , 是不是完全不能进行物理降温呢?也不是 , 例如如果孩子处于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 会觉得特别热 , 那给他洗个澡行不行?当然可以 , 退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舒服 , 只要孩子觉得舒服就可以 。 如果在这两个分期孩子不觉得热了 , 那就不要进行物理降温了 , 因为体温已经不会上升只会往下降了 。

如何进行物理降温?

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时 , 不能使用酒精、冰水 , 其降温效果太明显 , 孩子会受不了 , 可以选择温水浴或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走行的部位 , 如腋窝、腹股沟等处 。

家长一定要记住 , 孩子愿意时才给予物理降温 , 孩子不愿意时不要进行物理降温 。

给孩子洗温水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室温保持在24℃左右 。

● 在浴盆(浴缸)中放入2.5~5.0cm深的温水 , 大人可以用手背测试水温 , 感到温暖即可 , 以孩子觉得舒服为主 。

● 将孩子抱入浴盆(浴缸)中 , 用干净的毛巾或海绵蘸水擦拭孩子的躯干、手臂和腿 。 随着水分的蒸发 , 孩子的体温会下降 。 继续给孩子擦拭 , 直到体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下降1~2℃)即可 。

● 如果孩子不接受擦浴 , 那就只让他坐在浴缸里玩水也好 。

● 如果孩子坐在浴缸里出现烦躁、不舒服的表现 , 最好把他抱出来 , 即使体温没有下降也不要再继续了 。

什么情况一定要进行物理降温?

孩子中暑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时的体温升高是因为身体热量太多来不及散热导致的 , 体温调定点没有变 , 用退热药没有用 , 只能使用物理降温了 。

宝宝发热时能盖被子吗?

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 。 宝宝一旦发热了 , 爷爷奶奶认为一定要盖上被子 , 捂出汗来;爸爸妈妈说一定要散热才能降温 。 到底哪种做法对呢?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对又都不对——用对时候就对 , 用不对时候就不对!

简单地说就是 , 当孩子说冷的时候、打寒战的时候 , 要盖上被子;孩子已经开始冒汗了、说热的时候 , 一定要帮助他散热 , 千万不要盖被子!为什么呢?

孔大夫说

孩子反复低热、状态一般需要看医生吗?

第一 , 状态一般是一个让人疑惑的词语 , 不同的家长理解是不一样的 。 孩子生病的时候 , 精神状态会比平时差一点儿 , 这一般没有问题 。 但是 , 如果孩子看着病恹恹的 , 整天无精打采的 , 总是想睡觉 , 不想吃 , 不想喝 , 一天都没有一点儿精神 , 这就表示状态差 , 无论是否发热都要看医生 。

第二 , 反复发热如何确定 。 我们要知道发热的频率是否减少或者峰值是否降低 。 如果发热越来越频繁 , 峰值逐渐升高 , 即使体温没到达38℃ , 也建议让医生检查一下 , 否则不需要就医 。

● 盖被子的目的是通过保暖让孩子感觉舒服 , 而不是捂汗(即使孩子感觉热也一直捂到出汗) , 应在孩子感觉冷时保暖 , 感觉热时立即为其散热 。

● 感染引起的发热(排除了穿得多、中暑导致的发热) , 在体温变化的3个阶段(体温上升期 , 高温持续期 , 体温下降期)要给予不同的措施:在第一阶段可以给孩子盖被子 , 之后两个阶段一定不要给孩子盖被子 。 为什么呢?

孩子在体温上升期、有寒战的时候 , 建议给其盖被子 , 因为体温上升时大脑发出指令 , 让人体一定要把体温升高到39℃ , 目的是把细菌或病毒杀死 。 这时候 , 身体的肌肉开始执行这一指令 , 拼命地“抖动自己”以产生热量——这就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寒战的原因 。 另外 , 这个时候血管开始收缩 , 热量散发减少 , 这是孩子手脚发凉的原因 。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全身都发冷 , 要立即给他盖上被子 , 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自己产热 , 还能减少热量的散发 , 还能帮助完成大脑的指令(体温达到39℃) , 孩子也会感觉舒服很多 。 同时 , 只要你不给孩子捂得特别严实 , 也不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并出现热性惊厥等 。

如果孩子没有寒战 , 只有手脚发凉 , 建议给孩子手脚保暖就行了 。 例如弄个暖水袋温暖孩子的小手、小脚就行了 , 不用盖被子 。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没有寒战 , 全身没有冷的感觉 , 体温上升速度不是很快 , 这时盖上被子孩子可能反而会不舒服;如果盖上被子后孩子的身体开始散热了 , 没有及时取下被子 , 可能就会把孩子捂得更热 , 反而不好 。

当体温达到要求的39℃时 , 大脑会下达指令让目前的温度维持一会儿(高温持续期) , 目的是限制细菌、病毒繁殖 。 这时人体就不再努力产热了 , 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 孩子不再有不舒服的感觉 , 手心、脚心都暖和了 , 且开始逐步向外散热 , 这时不要给孩子盖被子 , 要拿开被子 , 帮助孩子散热 。 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喊热 , 自己也会把被子踢开 。

体温下降期 , 细菌、病毒已经被限制地差不多了 , 于是大脑命令人体先休息一下 , 把体温降到36.5℃ 。 此时血管扩张显著 , 热量散发更多 , 孩子出汗更多 , 更不能给他盖被子了 。 你给孩子盖上被子 , 孩子也会踢开的 。 如果你给孩子盖太多或穿太多 , 体内热量散不出来 , 导致孩子一直处于高热状态 , 反而危险!

忙碌爸妈速记指南

●?当孩子发热处于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时 , 一定不要给他盖被子!

●?给孩子盖上被子后 , 一定记得及时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