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营养内调占30%,药物占10%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湿疹一直是让大家很头疼的问题 , 看到孩子因皮肤瘙痒而哭闹抓挠 , 做父母的都恨不得替孩子受罪 。
孩子患湿疹到底怎么办呢?
今天我从医学和营养学两个角度综合为大家提供解决方案 , 当然这些都是个人查阅各种资料结合实际经验的心得总结 , 也许还有不足也欢迎指导哦 。
对付湿疹 , 总原则应该是:皮肤保湿为主 , 营养内调为辅 , 必要时候适当配合药物 。 如果要为他们的重要性划分配比 , 我认为应该是: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为什么要这样分 , 三者如何配合治疗呢 , 以下一一分析 。
湿疹概况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10~20%的儿童患有湿疹 , 在中国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5% , 相当于每13-14个人中就有一个患者饱受其扰 , 发病率相当高 , 每个有孩子或者即将有孩子的家庭 , 都来学习下湿疹是很有必要的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大多数宝宝出生后都或多或少患有湿疹 , 有的是单纯婴儿湿疹 , 也有的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期 , 大多出生后第2.3个月开始发生 , 基本2岁以内痊愈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 发生在人的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甚至成人了还有 , 也有的医生直接把所有湿疹定义为特应性皮炎 , 如果只单纯发生在婴儿期就叫特应性皮炎(以下简称AD)的婴儿期表现 。
AD婴儿期(0~2岁)表现为两颊、额头、头皮等处有干燥或者渗出型皮疹;儿童期(2~12岁)多发生于肘窝、膕窝和小腿侧 , 皮疹往往干燥肥厚 , 有苔藓样变;青年和成人期(12岁以上)主要发生在肘窝、膕窝窝和颈前以及躯干四肢 , 大多呈干燥肥厚性皮损 , AD患者往往因其皮疹剧烈瘙痒 , 严重影响生活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湿疹原因
湿疹在医学上的定义是发生在表皮层及浅真皮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 简单的说 , 湿疹就是皮肤的炎症 。
而这个炎症并不是因为感染 , 更多的是一些非感染因素 , 比如皮肤屏障功能弱、遗传、过敏等 。
营养学认为 , 湿疹还跟缺乏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肠道通透性大和肠道菌群失衡等都有关 , 这就为内调提供了方向 , 所以调理外养以修复皮肤屏障为主 , 内调以补充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改善肠道功能为主 , 外养内调联合调理 , 严重的适当用药物控制症状 。
首先 , 皮肤屏障功能弱
正常情况下 , 我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角质层 , 可以起到避免外界异物刺激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作用 , 由于婴儿皮肤角质层特别薄 , 再加上宝宝抓挠、过度清洁等原因 , 导致角质层受损 , 各种刺激物比如冷热刺激或者细菌病菌、过敏原等进入皮肤内 , 就会导致炎症反应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也有的宝宝是遗传因素 , 比如缺少丝聚蛋白基因 , 导致皮肤功能差 , 丝聚蛋白有拉紧角质细胞、减少皮肤水分散失的作用 , 缺乏会导致水分容易丧失 , 角质层失去保护作用 , 皮肤干瘪 , 甚至释放损伤相关分子 , 激活免疫系统 , 从而出现湿疹 。
可见 , 湿疹并不是因为“湿” , 相反正是皮肤太干燥、缺水、屏障太弱了才导致的湿疹 。
无论是什么原因的刺激 , 不管湿疹程度如何 , 重点都是要“保湿” , 有的宝宝就算别的都不做 , 只做好保湿这一项都能有大的改善 , 所以我把皮肤保湿的重要性排在第一 , 占到60% , 保湿具体如何做呢 , 下面会再介绍 。
其次 , 肠道发育不完善和缺乏必需脂肪酸
正常情况下 , 肠道只能吸收小分子营养素 , 比如碳水化合物要消化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 蛋白质要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 但如果小肠肠壁发育不好 , 或者渗透力增加 , 大分子营养素也会被吸收 , 大分子被吸收的后果是会被身体判定为“异类” , 从而发动攻击 , 俗称“变态反应” , 也就是过敏 。
而宝宝由于肠胃功能弱 , 肠壁发育不全 , 导致大分子抗原通过肠壁直接进入血液 , 由于面部皮下毛细血管最丰富 , 刺激物刺激皮肤局部免疫激活 , 使得B细胞释放出igE , igE与肥大细胞结合 , 当再次接触该刺激物时 , 刺激物直接与igE结合 , 使得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 , 从而出现皮肤肿胀、痒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也就是说这类宝宝湿疹虽然也是过敏导致 , 但本身不是过敏体质 , 而是属于肠道发育问题 , 大多随着肠壁的发育完善会慢慢好转 。
所以湿疹调理除了皮肤屏障需要修复 , 肠道屏障也需要修复 。
湿疹还跟缺乏w-3必需脂肪酸有关 , 比如亚麻酸有有稳定细胞膜 , 抑制组织胺的释放的作用 , 研究发现 , 妈妈孕期如果缺乏缺乏w-3脂肪酸会更容易让宝宝出现湿疹 。
再次 , 遗传和过敏体质
湿疹有遗传倾向 , 据统计如果父母都是过敏体质的 , 子女发生湿疹概率高达79% , 过敏体质的孩子 , 如果去检测血清IGE值会发现明显偏高 , 这类孩子表现为接触到过敏原后会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症状 , 日常需要严格回避过敏原 。
而过敏体质的孩子 , 还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 , 哮喘这类疾病 , 并且它和婴儿湿疹不同 , 不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 , 而是随着不断的过敏源的刺激导致体内IGE值不断增高 , 过敏迁延反复 。
最后 , 湿疹还跟情绪有关 , 有时候家长会发展 , 宝宝原来有一小片湿疹 , 但是哭闹烦躁以后面积更大了 , 就是烦躁、焦虑、压力等情绪也会加重湿疹症状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湿疹的具体调理方法
一、皮肤保湿占60%
保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涂抹有保湿作用的宝宝霜 , 涂抹宝宝霜是为皮肤增加一层屏障 , 减少角质层水分的丢失 , 防止外界刺激物进入皮肤 , 为湿疹宝宝选择一款合适的宝宝霜非常重要 。
怎么选呢 , 目前市面的大牌推荐有艾维诺(averno)、妙思乐(Mustela)、雅漾(Avenue)、丝塔芙(Cetaphil)等 , 这些品牌都有针对湿疹宝宝的款 , 具体用哪款可以去问问品牌方 , 哪款最好呢 , 没有答案 , 只有自己宝宝用着好才是最好的 。
由于前段时间曝光很多品牌的宝宝霜都含有激素 , 我现在也不敢保证谁家就一定不含激素 , 自求多福哎(弄得我都有想自己研发一款确保不含激素的宝宝霜的冲动了哈) , 自己挑选要注意选择不含香精激素以及防腐剂量少的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选好宝宝霜以后如何用?
建议大剂量用 , 一天推荐量是20~30克 , 分4~5次涂抹 , 最好是干了就涂 , 量少了达不到屏障保护的效果 , 具体根据宝宝面积和程度来 , 确保宝宝皮肤要处于水润的状态 , 注意涂抹时不要太用力 , 以免磋伤皮肤 。
二、营养内调占30%
营养内调包括两大方面 , 一是给予调理肠道的营养素;二是回避过敏原 , 避免食物不耐受 , 给予适合肠道消化的食物 , 避免加重对肠道的伤害 。
先来说第一方面 。
1、益生菌
益生菌可补充肠道有益菌 , 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 减少毒素 , 维护微生态平衡 , 有助减少肠道渗漏 , 减少大分子直接被吸收的可能性 。
很多宝宝由于剖腹产、奶粉选择不当、出生后喂寒凉中成药等原因 , 导致肠道菌群建立不完善 , 影响之后的肠道发育 。
选择益生菌要看菌株 , 建议选择婴幼儿专用菌种 , 安全性高 , 如果是严重的过敏体质 , 也可选择用于抗过敏的菌种比如唾液乳酸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2、α-亚麻酸
a~亚麻酸是ω-3脂肪酸系列的一种 , 孕妈妈缺乏α-亚麻酸会增加宝宝患湿疹的利率 , α-亚麻酸有稳定细胞膜、减少组胺释放、抗炎等作用 , 已经患湿疹的孩子 , 也需要补充 。
α-亚麻酸得最佳来源是亚麻籽油、紫苏籽油 , 其次是深海鱼 , 再次是核桃杏仁等坚果类 , 其他食物含量极少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最好的补充方式是吃亚麻籽油/紫苏籽油 , 如何吃呢 , 如果是纯母乳 , 可以妈妈吃 , 6个月以内宝宝可外抹 ,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直接拌在辅食里 。 喂 。
3、钙和vc
钙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 vc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 , 都有助减少渗出和组胺释放 , 从而减轻炎症 。 所有过敏和湿疹类 , 都建议搭配这两种营养素 , 需要怎么吃 , 吃多少 , 得根据具体年龄和实际情况判断 。
4、消化酶
消化酶可把大分子营养消化成小分子利于被吸收 , 前面提到湿疹也跟肠道肠壁屏障功能弱有关 , 肠壁通透性大 , 大分子被直接吸收引起机体排异反应 , 这种情况除了修复肠黏膜 , 还有个方法就是补充消化酶了 。
毕竟修复比较慢 , 而消化酶能直接让食物能更充分被消化 , 再被肠道吸收 , 就有可能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了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再来说第二方面 。
饮食是营养内调很重要的一部分 , 这部分内容也比较多 , 篇幅有限不一一展开了 , 大概包括出生后尽量纯母乳 , 或者喝水解奶粉 , 添加辅食后避免过敏原 , 回避食物不耐受 , 给予适合肠道消化的食物 , 尽可能减少一切对肠道可能有的刺激等 。
三、药物占10%
轻度的湿疹用以上两种方法足够 , 而中重度湿疹需要配合用药 , 主要是局部涂抹激素类软膏 , 必要时内服抗组胺药 , 局部有感染还需要涂抹抗生素软膏 。
1、外抹激素
适当局部涂抹激素可有效控制皮肤炎症 , 也能让宝宝更舒服 , 经皮吸收的激素量很少 , 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激素副作用 , 如果孩子确实有需要还是应该涂抹的 。
推荐使用的有0.1%地塞米松软膏、1%氢化可的松软膏 , 属于最常规最弱效的激素 , 再严重的需要用效果更强的比如0.05%地奈德、0.1%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等 , 具体可以咨询医生 。
---- 湿疹调理: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http:// //
使用激素后建议用到湿疹明显好转后再停 , 逐渐减量 , 用激素同时保湿霜也不能停 , 建议先抹保湿霜 , 都吸收了再抹激素 。
2、内服抗组胺药
单纯湿疹我是不建议内服药物的 , 除非孩子状态特别差 , 总是抓挠自己 ,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安稳 , 严重影响睡眠和进食 , 外用激素都不能控制的 , 可以加内服抗组胺药 。
推荐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 , 比如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 , 具体用法遵医嘱 。
3、外抹抗生素软膏
皮肤渗液、增厚不一定有感染 , 而出现化脓、红肿很有可能有了皮肤感染 , 这时候需要抹抗生素 , 皮肤感染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推荐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 , 当然没有感染就不要用了 , 它并没有预防作用 。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常洗澡
湿疹孩子需要常洗澡 , 也是一种保湿方式 , 注意水温不超过40度 , 不能用肥皂 , 沐浴露不可涂抹在湿疹处 , 洗澡后在湿疹出轻轻蘸干 , 随即抹宝宝霜锁水 , 这样效果更好 。
2、远离二手烟
烟雾对皮肤是很大的刺激 , 建议家有湿疹宝宝的 , 大人一定不要在家里抽烟 。
3、远离环境中的过敏原
包括动物皮毛、尘螨、霉菌 , 花粉等 , 家里不要养宠物 , 定期除螨 , 做好家具清洁 。
4、纯棉宽松透气 , 减少出汗
汗液对皮肤也有很大的刺激 , 尤其湿疹处再出汗容易加重 , 日常保持好环境温度 , 夏天尽量不让皮肤暴晒 , 穿宽松衣服 , 尽量避免出汗 。
最后说明:
皮肤保湿占60% , 营养内调占30% , 药物占10% , 这样的排序是整体分析后根据重要性的比重得出 , 具体到个人时不以它为绝对指导哦:
比如轻度湿疹 , 很可能皮肤保湿占100% , 或者皮肤保湿占70%、营养内调占30% , 有部分宝宝做好保湿就痊愈了 , 而有的宝宝保湿加内调就好了 , 不需要用药;
比如严重湿疹 , 很多时候都需要用药 , 其地位不亚于保湿和内调 , 比例又是不一样的 , 所以得看实际情况 。
作者介绍:蓝弧营养师(V:lanhuyys) , 医学临床专业毕业 , 9年职业营养师生涯 , 实战经验丰富 , 擅长合作营养学方式辅助疾病调理 。
- 小儿推拿分享:宝宝站得太早,会导致腿变弯吗 青岛柔宝健康调理中心
- 「爱儿康」宝宝内热、排便困难别着急,一副中药教你轻松调理!
- #孕妇产妇幼儿新生儿早教妈妈网#冬春交替,宝宝爱出疹,先判断是热疹还是湿疹才能对症下药啊!
- 「产前产后护理」儿科医生:春季孩子做到四不碰,不然容易湿疹,还会影响健康
- 怀孕学堂■孕妈妈吃什么对宝宝皮肤好?
- 「樱桃育儿经」告诫家长:孩子脾胃虚弱,4个迹象很“明显”,发现后快给娃调理
- 交流平台■宝宝湿疹与喝的奶粉有关吗?
- #挚爱宝宝一生#宝宝皮肤黑的似碳像“小包青天”,妈妈发愁,看到爸爸后秒懂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湿疹反复发作,只因妈妈一个错误举动,真是没想到
- 【靠谱育儿说】孩子冬季易伤脾胃,多按摩3个穴位,不打针吃药调理宝宝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