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清北却迷茫到抑郁,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却成了牺牲品?

马主任有话说

从社会发展速度看 , 现在的五年发生的变化 , 和我们小时候三五十年的变化差不多 。 现在一个六岁孩子懂得知识 , 比照顾他的六十岁的奶奶要多 。 而且有的能力是奶奶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

我们常常以为是孩子太聪明 , 奶奶太古板了 。 其实位于中间的我们 , 也逃离不了时代的局限性 。

很多人以为自己能指导孩子获得未来的成功 。 却忘记了自己连此刻的成功都无法实现 。 自己认知的局限非常大却不自知 。

本文把这个问题说的非常深刻 。 值得一读 。

马主任:家长们口中的“妇女主任”马迪 , 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讲师 。

?


读了清北却迷茫到抑郁,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却成了牺牲品?

----读了清北却迷茫到抑郁 , 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却成了牺牲品?//---- http:// //

考入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 , 为何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 , 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出在未来有超强适应力的孩子?

不久前 , 心理学博士刘丹老师在“一土嘉年华”活动上的发言语惊四座 。 作为在清华、北大这两所高等院校里长期从事心理学工作的老师 , 她看到过太多学业优秀却对未来迷茫、对前途忧虑的学生 。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

与其一味提高孩子的语数外成绩 , 让他们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 不如培养孩子的独特性 。


读了清北却迷茫到抑郁,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却成了牺牲品?

----读了清北却迷茫到抑郁 , 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却成了牺牲品?//---- 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