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文|淘妈

经常有家长和淘妈抱怨 , 每次和孩子玩游戏时 , 只要家长赢了 , 孩子就很不开心 , 然后就闹着说不算数 , 嚷嚷着要重新来一次 。 不知类似的情景 , 宝妈们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大多数的孩子都争强好胜 , 赢了就满心欢喜 , 输了则大哭大闹 , 面对这些“输不起”的孩子们 , 家长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输不起”的孩子背后 , 又有哪些更深层次的诱因呢?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http:// //

有很大一部分“输不起”的孩子 , 其实是处在了秩序敏感期 。 秩序感是人类生命进化的结果 , 也是人的基本情感需求 。 秩序敏感期是指孩子对秩序(指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 , 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http:// //

通常1-3岁的宝宝会进入由内向秩序感转向外向秩序感的时期 , 比如孩子对物品的摆放、物品的所有权、动作的先后顺序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 一旦遇到挑战挫折就会表现得不安、焦虑 , 这个时期也称为执拗敏感期 。 3-4岁的宝宝会进入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时期 , 比如如宝宝不管到什么地方 , 我遵守规则 , 要求人人都得遵守这个规则 , 这一时期也称为完美敏感期 。 宝宝5岁以后 , 会进入对时空以及审美的秩序期 , 如画画时会特别注意结构比例 , 搭积木时会留意空间结构上的美感 , 这个时期也叫审美敏感期 。

隐藏在宝宝秩序敏感期中 , 有一种很常见的情绪 , 那就是孩子“输不起” 。 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被“输不起”的小情绪困扰时 , 作为家长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http:// //

1.共情

家长在理解孩子情绪之后 , 要告诉孩子他正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中 , 而且要对孩子的这种情绪表示理解 , 最好能去体会孩子当时的感受 。 这是一种同理心 , 我们要帮助孩子冷静地认识自己的情绪 , 最终和孩子站在一边 , 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无助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http:// //

2.帮孩子疏导情绪

如果孩子正在被“输不起”的情绪困扰时 , 这个时候给他们讲道理可能是徒劳的 , 因为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 父母不妨根据孩子当时的实际情况 , 通过转移注意力、鼓励、发泄等恰当的方法帮孩子把“输不起”的情绪释放出来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http:// //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当孩子自信了 , 面对挫折也就不会那么敏感了 。 而自信是逐渐积累起来的 ,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困难分解成很多细小的模块 , 小到宝宝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 当孩子完成以后父母一定要给予正向的反馈 , 比如点赞鼓励 。

还有一类孩子“输不起”并不是因为秩序敏感期 , 而是来自家庭教育 。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 现实生活中 , 很多父母擅长聚焦孩子的成功 , 对于孩子的失败却避而不谈 , 同时长期的育儿焦虑会让一些家长产生攀比的心理 , 事实上有喜有泪 , 有输有赢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吗?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原创 为什么有的孩子“输不起”?父母这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 http:// //

面对孩子的挫折 , 家长不要刻意去保护孩子 , 也不要过早地去介入 , 最好能把孩子的失败、挫折扭转为孩子人生中的一场挫折教育 , 让孩子逐渐感受挫折、感受压力 , 鼓励孩子去面对压力 。 再者幸福的人生并非取决于成功 , 而是取决于人格 。 淘妈认为这些输不起的孩子 , 将来也赢不起 , “输不起”孩子的背后 , 很可能有着“输不起”的父母 , 不是孩子输不起 , 而是家长太想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