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朋友阿文最近离职了 , 很多人好奇她离职的原因 , 以为她找到了更好的单位跳槽了 , 其实阿文离职的原因特别无奈 , 她要回家照顾孩子 。

阿文有个两岁半的儿子小米 , 前几个月已经送到幼儿园去上学了 , 按理说上了幼儿园大人们应该就轻松了 , 除了上下学接送 , 白天都不需要陪着了 , 那为什么阿文却在这个时候离职呢?

原来是她最近接到幼儿园的“劝退”通知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http:// //

阿文休完产假后就上班了 , 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帮忙照看 , 老人特别喜欢孩子 , 平时像个皇上一样的伺候着 , 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全家人就很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 , 没想到上了没半年 , 园长就找阿文谈话了 。

园长是这么说的:

“出于孩子和幼儿园两方面的考虑 , 建议您还是让孩子回家锻炼一段时间再送过来吧 , 幼儿园老师少 , 孩子多 , 确实没办法细心照料 , 我们也磨合了近半年了 , 您还是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吧 。 ”

阿文其实也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 , 在入园的这几个月 , 小米处处受制:

每天早晨都起不来 , 而且十分不愿意去幼儿园 , 每次都哭着喊“我不要去幼儿园 , 我要爸爸妈妈” , 结果每天都误了幼儿园的早饭 。

不会自己吃饭 。 每次吃饭 , 就只认眼前的米饭吃 , 旁边的菜一动不动 。 别的小朋友都吃饱半小时了 , 她还没吃完 。 下午接她时 , 还老喊“饿” 。

衣服也不会自己穿 。 中午睡觉 , 脱衣服喊老师 。 起床 , 穿衣服又喊老师 , 老师不能及时过来帮她 , 就委屈地小眼泪吧嗒吧嗒地掉 。

连自己上厕所也不行 , 常常尿到马桶外面 , 有时还把裤子尿湿了 。

而且一个月还要病那么一次半次的 , 一休息就休息一个礼拜 , 所以真正去幼儿园的日子并没有多少 。

其实 , 类似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 3岁前送孩子入园 , 孩子无法适应 , 这应该怪谁呢?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http:// //

对于幼儿园的定义 , 国家是这样给出的: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

所以 , 3岁成了很多孩子上学的分水岭 , 这么做 , 是否有充足的科学根据呢?

3岁开始萌发社会化关系的意识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 , 也是亲子依恋理论的创始人 , 他认为 , 儿童3岁前仍然处于亲子依恋期 。

3岁以内的小孩子是没有社交概念的 , 他们只会把其他小朋友当成是一个大的玩具 。

3岁开始才渐渐萌发社会化关系的意识 , 有与同伴交往的意愿 。

2~3岁入园将面临两个棘手问题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 , 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 。

2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逐渐萌芽 , 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 我们俗称“Terrible Two” 。

如果孩子刚好在2~3岁这个阶段入园 , 那就要面临处理“叛逆期亲子关系”和“入园分离焦虑”两个棘手问题的局面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http:// //

越小的孩子分离焦虑越强

说到分离焦虑 , 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 。 小朋友面对突然的变化 , 以及新的生活规则 , 脱离了父母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 。

分离焦虑使孩子从身体上来说 , 抵抗力下降更加容易生病 。

从心理上来说 , 会让孩子患得患失 。

三岁的孩子心里更加成熟

学校是一个小集体 , 尤其是班集体生活更能考验孩子的生活能力 , 交际能力 。

三岁的孩子相比两岁半的孩子更加成熟自信 , 能够快速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 但是两岁半的孩子相对更加黏人 , 平时在爸爸妈妈的臂弯中 , 一旦离开爸妈的怀抱 , 想要自己适应集体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而且班级中孩子众多 , 老师又有限 , 是没有办法一一照顾的 , 所以 , 从儿童发展角度来看 , 正常来说 , 3岁才是孩子做好充足准备的年龄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http:// //

为了让孩子尽快的融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 , 上幼儿园之前 , 我们不但要准备各类物品 , 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提前做相应的准备 。

成功的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 , 需要在孩子得到安全感的前提下 , 给予充裕的时间准备 。

专家建议 , 至少提前半年着手准备 。

  •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过渡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家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方法与幼儿园大不相同 ,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意识 , 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 真正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孩子要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 , 譬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喝水吃饭、自己进入睡眠状态、保管自己的物品等 。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有一个特点 , 即使家长不在身边 , 也能靠自己解决可能出现的状况 , 使自信心大幅度提高 , 不易产生焦虑和不安 , 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 因此 , 自理能力是孩子入园前很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 。

  •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过渡减少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 大人都会感到害怕、无助、不知所措 , 更何况是孩子 。

那么 , 家长怎样做 , 才能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①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概念: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生动丰富 , 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去上幼儿园并且爱跟老师做活动 。

②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的附近 , 趁幼儿园户外活动时让孩子看一看 , 感受下小朋友们聚在一起轻松愉悦的氛围 。

③家长可以请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伙伴给孩子讲一讲幼儿园好玩的事情 , 帮助孩子减少对幼儿园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

久而久之 , 孩子会对老师产生好感、对幼儿园有所期盼 , 进入幼儿园就会自然而然地认真听老师的要求并按照规定做事情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http:// //

  •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过渡在幼儿园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尽管老师完全有能力照顾好一个孩子 , 但同时面对30多个孩子 , 老师很难照顾周全 , 这就要求孩子能够集中精神、有意识地听老师提要求、讲事情 。

注意分为两种 , 一种是无意注意 , 一种是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 , 而孩子的注意力最初以无意注意为主 , 小班孩子没有兴趣爱好等外驱力的引导 , 很难在长的时间内保持高度专注的状态 。

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 以便他入园后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

  •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过渡敢于在幼儿园表达自我意愿

孩子在家中有什么需要 , 几乎不用说家长都会帮助准备好 , 而进入幼儿园后有什么需求必须自己去跟老师表达 。

老师只有能够更好地感知到孩子的需求 , 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去成长 。

因此 ,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我意愿 , 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2岁半上幼儿园被“劝退”!这些准备 , 再不做就真的晚了 //---- http:// //

除此之外 , 家长还要尽早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 帮助孩子在家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进行起居饮食方面的调整 。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 , 是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 , 也是人生道路上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 。

相信只要家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才智 , 就能使孩子顺利渡过进入幼儿园的关键期 ,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