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发满月汗” 科学坐月子远离这几种误区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还在“发满月汗” 科学坐月子远离这几种误区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14日电(孙丽霞 叶鸿)春节刚过 , 还在月子中的新妈妈小刘就来到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后康复科“诉苦” , 这个年 , 她过得非常郁闷 。 婆婆和妈妈哪里都不让她去 , 每天在家用两层棉被捂着 , 捂得她浑身无力 , 不仅如此 , 还不能刷牙、洗澡 , 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痛苦不堪” 。

一提到坐月子 , 很多“过来人”经常说 , “一定要捂着 , 要发汗!一定要做这个 , 不能做那个 , 否则容易得月子病!”很多妈妈们被这样的“月子准则”折磨得苦不堪言 , 不仅把自己捂到浑身是汗 , 而且不能洗澡、不能刷牙、不能梳头发……

其实传统的坐月子观念在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做法 , 为此 ,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产后康复科护士长高艳梅护士长总结了一些坐月子常见的误区 , 希望妈妈们都能科学坐月子 。

一、过度捂汗 , 尤其是“发满月汗”

分娩后转回病房的途中应当注意保暖 , 避免受凉 。 但是回到病房 , 家属怕产妇受风着凉 , 开启了过度捂汗的模式:为产妇身上毛衣毛裤、戴帽子 , 再盖两个大被……产妇被捂得满脸通红、周身大汗 , 被子几乎湿透 。 高艳梅护士长指出 , 这种情况会导致产妇体温调节中枢失衡 , 水、电解质紊乱 , 虚脱 , 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出现 。 其实只要将室温控制在22~25℃ , 湿度50%~60% , 根据自己的需求 , 贴身穿棉质的内衣 , 外穿绒衣绒裤或单衣单裤 , 感觉舒适就可以了 。

“发满月汗”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 。 然而 , 从中医的角度讲 , 发大汗后易导致气血亏虚 , 很多产后42天回来复诊的产妇主诉自己出现血性恶露淋漓不尽、乳汁少、周身无力、中气不足等症状 , 追问病史 , 大多数都曾经发过满月汗 。 产后 , 人体处于一个比较虚弱的状态 , 过度大量发汗不利于身体恢复 。 发汗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 , 如季节有要求、发汗前后要补充体能、进食补气补血的食材 , 因此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 ,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季节发汗 。

二、夜间哺乳不注意保暖

在室内要注意外感风寒的问题 , 尤其是在开门、开窗通风时 , 要避开风口及正在通风的房间 , 轮换通风 。 特别要注意夜间哺乳避免受凉 , 很多产妇夜间着急给孩子喂奶 , 只穿着单衣 , 十几分钟哺乳结束后 , 感觉浑身发冷、打喷嚏、流鼻涕 , 甚至出现咳嗽、头痛、发热等一系列感冒症状 。 这种情况下 , 需要将做饭用的姜切成薄片 , 煮2~3碗浓姜水 , 趁热喝进去 , 捂捂汗 , 风寒会随着出汗而发散掉 , 症状也会很快好转 。

三、 不敢洗脸、洗头、梳头、刷牙

许多人认为产妇刚生完孩子体质比较虚弱 , 这时候洗澡、洗头、洗脚容易着凉 , 会导致关节痛、头痛 。 实际上 , 这些基本的卫生清洁均可以进行 , 洗脸、洗脚的水温控制在39~41℃ , 泡脚的温度可以稍高一些 。

此外 , 老人们常说“生个孩子掉颗牙” , 告诉准妈妈们不能在月子里刷牙 , 否则牙齿就会脱落 。 高艳梅护士长表示 , 月子里每天要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 , 如果不刷牙 , 食物残渣留在牙缝中 , 在细菌作用下导致牙齿脱矿、龋病 , 牙龈炎甚至造成牙周炎 , 引起口臭等 。 所以 , 月子里也要刷牙 , 但要注意用温水并用软毛材质的牙刷 。 头发也可以正常梳理 , 注意动作轻柔 。

高艳梅护士长提醒大家 , 养成科学坐月子的良好习惯 , 避免一些陈规陋习 , 做一个健康的新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