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争强好胜 家长该如何教育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孩子争强好胜 家长该如何教育

有一位热心读者妈妈给小编发了留言 , 聊起了自家宝宝的一些生活琐碎事 。 欢欢(化名)妈妈是这么说的:“我们家欢欢 , 不知道她的性格是否真的那么要强 , 我发现她很争强好胜 。 比如吃饭稍微吃得比表妹慢一点 , 她就很惶恐 , 很害怕被超越 , 还会很凶地强调她才是第一名 。

有时候出门穿鞋子 , 她也会说妈妈 , 我们来比赛谁先穿好鞋子 。 当我答应她 , 她却开始红着脸在那里喊 , 妈妈妈妈 , 你不许穿得比我快 , 我才是第一名 。 有时候 , 欢欢甚至还会因为比别人慢了一点点或者差了一点就哭鼻子……”


孩子争强好胜 家长该如何教育

----孩子争强好胜 家长该如何教育 //---- http:// //

其实 , 像欢欢这一类孩子 , 特别是6岁左右的小朋友 , 他们喜欢“比赛” , 是因为在赢得“比赛”会让他们感到自豪和满足 。

怕输和想赢是正常的心理思维 , 孩子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极其简单 , 而对于比赛 , 也只是简单存在着“赢”与“输”两个对立面 。 “赢”固然是好 , 它让孩子感受到了努力达到目标而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快乐 。 但“输”也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或者沮丧感 , 所以会因为怕输而出现担心别人比他们好或者赢了他们的心理 , 进而出现一些抗拒的言语或者动作 。

作为孩子 , 或许争强好胜是他们某个特定年龄层所特有的一个性格特征 。 作为家长 , 要引导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输赢” 。 正确地引导孩子坦然地面对“输赢” , 而不是一直只想赢而怕输 , 对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都会有正面影响 。

教会孩子胜不骄 , 败不馁

孩子喜欢比赛 , 家长正可以借助各种“比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比拼 , 例如和同伴的吃饭、穿鞋、画画、走路等小事情) , 教会孩子正确地面对输赢 。 更重要的是 , 家长要教会孩子胜不骄 , 败不馁的道理 , 告诉孩子即使输给别人 , 但不能输给自己 。 《骄兵必败》或者《爱迪生发明电灯》等故事也可以讲给孩子听 , 以此来教育孩子如何去正确地面对赢和输这两个矛盾体 。

教育孩子总结经验 , 尝试寻找失败原因

家长教育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 , 眼前的失败不算什么 , 总结经验改变方法才能在下次赶超别人 。 如果孩子因为和小伙伴“比赛”输了而感到沮丧或者哭鼻子 , 作为家长的我们 , 应当耐心温柔地询问孩子 , 并且适当地鼓励孩子 。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人生是一场很长的马拉松 , 眼前的失败就如遇到了路障而跨不过去 , 但是这场马拉松很长 , 碰见障碍的人很多 , 只要愿意尝试寻找失败的原因 , 改变方法 , 那么无论你的起点在那里 , 你终将比被人收获得更多而“跑”得更快 。

所以 , 各位家长对于孩子的“争强好胜”其实不必过于头疼 , 要明白如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输赢观念才是关键 。 毕竟孩子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宛如一张白纸 , 您给涂上什么颜色和笔画就是什么颜色与内容 。 正确教育孩子面对输赢 , 胜不骄败不馁 , 那么孩子才有可能在您的教导下才能建立健康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