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止鼻血,你还在用仰头、举手、塞棉花这些方法吗?当心有危险!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给孩子止鼻血 , 你还在用仰头、举手、塞棉花这些方法吗?当心有危险!

很多妈妈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宝宝的鼻子既没磕到 , 也没碰到 , 却莫名其妙地流血了 。

妈妈们惊呼:怎么老是流鼻血?

秋干物燥 , 确实很多宝宝都会出现流鼻血的现象 。

宝宝流鼻血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 分析好原因 , 才能对症解决问题 。

1

宝宝流鼻血的原因

《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的作者威廉·西尔斯医学博士认为宝宝流鼻血有以下原因:

  • 宝宝鼻孔里的毛细血管位于很薄的鼻粘膜内 。 宝宝的鼻孔稍微受到刺激 , 像是抠鼻孔、鼻腔有异物、空气干燥等等 , 鼻粘膜内的毛细血管就很容易破裂出血 。
  • 宝宝上呼吸道和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 , 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鼻过敏等 , 引起鼻子出血 。

著名的儿科医师张思莱也说过儿童流鼻血的原因:

  • 过敏引起 。 容易流鼻血的宝宝 , 大部分有过敏性鼻炎 。 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常常会有糜烂的症状 , 当宝宝感到瘙痒揉搓鼻子的时候 , 就很容易造成鼻黏膜流血 。
  • 极少数情况下 , 宝宝鼻黏膜的血管畸形或鼻中隔偏曲 。
  • 如果出血频繁 , 同时宝宝有贫血表现 , 要注意血液病的可能性 。 但发生率极低 , 不用心慌 。

2

止血方法

根据美国家庭医生学会的最新指导:

  • 让宝宝坐下 , 身体向前倾 , 用嘴呼吸 。 (最好不要躺着 。 因为让头部高于心脏部位 , 能够减少出血 。 )
  •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宝宝的鼻梁中部 , 或者轻轻按住出血的鼻孔 。 通常需要按压10分钟左右 。
  • 在按压时 , 一定要让宝宝头部稍微前倾 , 千万不要后仰 , 否则鼻血流到喉咙很容易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


给孩子止鼻血,你还在用仰头、举手、塞棉花这些方法吗?当心有危险!

----给孩子止鼻血 , 你还在用仰头、举手、塞棉花这些方法吗?当心有危险! //---- http:// //

  • 万一鼻血流到了喉咙里 , 一定要让宝宝吐出来 。 (鼻血流到胃里 , 不容易估计出血量 , 影响判断宝宝流鼻血的原因 。 )
  • 还可以用裹着毛巾的冰袋或者浸了凉水的毛巾敷在宝宝前额的鼻根部或脖子后面 , 使鼻腔的血管受冷收缩 , 减少出血 。
  • 如果按压了10分钟 , 流血还没停止 , 可以再次按压鼻子10分钟 。

错误的止血方法

当流鼻血的时候 , 很多人会想到用仰头止鼻血、举手止鼻血、棉花止鼻血等方法 。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

错误1:仰头止血


给孩子止鼻血,你还在用仰头、举手、塞棉花这些方法吗?当心有危险!

----给孩子止鼻血 , 你还在用仰头、举手、塞棉花这些方法吗?当心有危险! //---- http:// //

很多人在宝宝鼻子出血时 , 会选择让宝宝把头仰起来 。

但其实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止血 , 还容易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 。

因为当宝宝仰头时 , 鼻子流出的血液很容易倒流向喉咙 , 然后被吞入食道或肠胃 , 刺激胃粘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 。

当出血过多时 , 甚至还容易呛入气管和肺部 , 引起窒息 。

错误2:棉花、卫生纸止血

这种方法千万不要用!

棉花或卫生纸容易携带病菌 , 容易使出血的鼻粘膜感染、糜烂 。

错误3:举手止血

还有一种举手止血的方法 , 左鼻孔流血举右手 , 右鼻孔流血举左手 。

这种方法貌似挺科学 。 其实 , 真的没什么用 。

因为鼻子和胳膊并不在同一条血管上 。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止血 , 或者孩子出血非常频繁的话 , 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就医 , 以免影响病情 。

3

如何预防流鼻血?

1

保持鼻子湿润

干燥的空气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更容易破裂 , 所以 , 给你的孩子营造一个湿润的环境十分必要 。

  • 蒸气浴:热湿气能软化鼻腔分泌物 , 使分泌物更容易排除 。 洗澡时 , 关上浴室门 ,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 让宝宝吸15分钟的蒸汽 。
  • 注意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 , 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或多种几盆绿植 。

2

不要让宝宝抠鼻子

很多宝宝都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抠鼻子的坏习惯 , 这样很容易把鼻子抠流血 。 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不要抠鼻子 , 这样能减少流鼻血发生的可能性 。

小宝宝可能很难控制自己的手 。 你可以给他一些玩具 , 安排好活动 , 让他的手忙起来 。

3

预防过敏

鼻过敏也是宝宝流鼻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 当鼻子过敏时 , 毛细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 。 因此 , 预防过敏就显得尤为重要 。

预防过敏最重要的是「减少接触过敏原」 。

安装空气过滤器或开窗透气 , 通常都能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

远离可能的过敏源和容易积聚灰尘的东西 , 例如填充玩具、宠物和毛绒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