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本文原始标题是: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 , 家长们面对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 , 有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做事要按自己的顺序来

被打乱以后就会发脾气

睡觉必须要摸着特定的物品才能睡觉

自己的玩具摆好后任何人不能动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以上的这些情况 , 有一些儿童教育专家会告诉家长不用紧张 , 这是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 。

确实 , 如同成人的生活逻辑一样 , 比如东西放在哪、做事依照什么规则 , 儿童也一样会有秩序逻辑 。 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对秩序有自己的追求 , 比如空间、场所、位置、时间、习惯、安全感 。

适当的这种“追求”是没有问题的 , 但如果出现了过度的情况 , 并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改善 , 那么很可能就是强迫症 。

值得注意的【儿童强迫症】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科与发育神经科学部主任Swedo教授认为 , 儿童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常被低估 , 非常危险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十年前 , Valleni等对美国3238名12~15岁儿童少年进行调查,得出强迫症患病率为2.9% 。

近期研究也发现成人中有50%强迫症患者首次发病于18岁以前 。 占儿童与少年精神科住院与门诊病人的0.2%~1.2% 。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 , 可能会出现类似强迫症状或仪式样动作 , 如走路数格子 , 反复折叠自己的手绢 , 睡觉前一定把鞋子放在某个地方等 。

这种带有一定规则或者被患儿赋予特殊含义的动作 , 往往呈阶段性 , 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 。 通常在2~3岁最明显 , 很少持续到8岁 , 不会给患儿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 , 不会影响儿童的生活 。 很多孩子的强迫行为没有被父母关注到 , 这直接就会使得这些孩子成年后演变成真正的且典型的强迫症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

儿童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和成人强迫症有惊人的相似 。 在5岁儿童的症状与25岁成人的症状没有什么区别 , 但儿童难治性强迫症远比成人少见 。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大类:

第一强迫观念表现

①强迫怀疑:怀疑已经做过的事没有做好 , 怀疑被传染上了某种疾病 , 怀疑说了粗 , 怀疑因为自己说坏话而被人误会等;

②强迫回忆:反复回忆经历过的事件、听过的音乐、说过的话、过的场面等 , 在回忆时如果被外界因素打断 , 就必从头开始回忆 , 因怕人打扰自己的回忆而烦躁;

③强迫性穷思竭虑: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 , 如沉溺于“为什么把人称人 , 而不把狗称人”的问题中;

④强迫对立观念:反复思考两种对立的观念 , 如“好”与“坏”、“美”与“丑”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第二强迫行为表现

①强迫洗涤:反复洗手、洗衣服、洗脸、洗袜子、刷牙等;

②强迫计数: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路过的车辆和行人;

③强迫性仪式动作:做一系列的动作 , 这些动作往往与“好”、“坏”或“某些特殊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断则要重新来做 , 直到认为满意了才停止;

④强迫检查:反复检查书包是否带好要学的书、口袋中钱是否还在、门窗是否上销、自行车是否锁上等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2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第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 大量强迫症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氯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文拉法辛等药效果较好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第二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是能成功地治疗儿童强迫症的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 具体的方法是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治疗者的经验选择各种具体治疗技术 , 如反应阻止( response prevention)、焦虑处理训练等 , 对于一些严重重复的、类似于抽动症状的仪式动作可以采用习惯反转训练( habit reversal) 。

第三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也是治疗强迫症的重要方法 , 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有家庭不和、父母婚姻有问题、家庭成员存在特殊问题、家庭成员之间角色混乱的患儿 , 更适合做家庭治疗 。

治疗的目标是将家庭成员纳入治疗系统中 , 让所有行为问题都公开呈现出来 , 充分理解每个家庭成员怎样对强迫性行为产生影响 , 重新组织家庭关系 , 减轻患儿的强迫性行为 , 逐渐形成各种良性行为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3

家庭治疗的常见方法

家庭治疗:主要针对父母进行咨询指导 , 消除父母的焦虑 , 纠正其不当养育方法 , 鼓励父母建立典范行为来影响儿童 , 并配合好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

1.纠正父母的不良性格

如果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 , 如特别爱清洁 , 过分谨慎 , 过于刻板 , 优柔寡断 , 迟疑不决等 , 应该予以纠正 , 否则会影响患儿的康复 , 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 。

2.树立信心

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 , 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 , 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 , 帮助他们出主意 , 想办法 , 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 。

鼓励孩子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 , 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多方创造条件 , 让孩子获得成功 , 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 还要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 。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育儿挑战】家长!请别再忽视这些有强迫症的小孩//

3.正确对待患儿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 主要在于教育和心理上的支持 。 父母要正确认识患儿的病态 , 不要过分焦虑 。 要帮助患儿寻找发病的原因 ,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

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 , 最好是引导孩子从事一项较为紧张的活动(如参加篮球队) , 以转移其注意力 , 逐步使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 另外 , 要注重孩子性格弱点的改善 。 父母和老师要创造条件 , 使孩子能灵活地、自信地处理各项事情 。

4.培养爱好

家长要鼓励强迫症的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 , 多与外界接触 , 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 如唱歌、打球、跑步等 , 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 , 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 , 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