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家长要警惕,标签虽小,却能把孩子定型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周末难得有空 , 我去了趟表姐家 , 表姐有两个孩子 , 按照她的说法就是 , 女儿糖糖乖巧 , 男孩俊俊调皮 , 性格差异太大 。

那天下午两个小朋友睡了觉 , 我和表姐两个人在客厅聊天 。 突然听到房间里"pong"的一声 , 之后就听到糖糖的哭声

我和表姐赶紧跑进去 , 发现是房间里的花瓶被打碎了 , 糖糖一直哭不停 , 哥哥俊俊在旁边愣住了

表姐二话不说就说起了俊俊"又是你干的好事!不好好睡觉 , 把妹妹都吓哭了"

俊俊大声反驳说"是妹妹弄坏的 , 不是我!"

但是表姐对儿子太了解了 , 完全不听他的解释 , 这些都是调皮爱闯祸的俊俊的日常 , 怎么可能是乖巧的女儿干的事?

于是准备把儿子打了一顿 , 我见势把糖糖抱到客厅 , 却听到糖糖哽咽说"是我不小心碰到的 , 不关哥哥的事"

在我的诱导下 , 糖糖说出了事实:她害怕妈妈知道真相后会骂她 , 以后就会觉得她不乖了 。

我突然愣住了 , 父母对糖糖的夸奖 , 成了她做错事不敢承认的挡箭牌 , 父母对俊俊的"了解" , 却让他无缘无故被打骂 。 本来赞美孩子"乖巧"是一件好事 , 为什么会变成糖糖不敢承认的理由?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的:"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 , 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 "

就像糖糖在妈妈的"标签"底下 , 做了以前自己不会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