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看似是更辛苦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

前两天 , 我们聊了幼儿园小班开学的第一天 。

是的 , 背着小书包进了学堂门 , 小朋友就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了 。

在这个人生节点的伊始 , 小松阿姨觉得很有必要和各位家长朋友就“怎样爱孩子”这个话题谈一谈 。

1

虽说孩子进了学堂、接触到了新的环境 , 有了老师的指引和教导 , 但是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

因为 , 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 , 对于孩子究竟是继续依赖父母?还是逐渐培养出独立性格?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 按照时间顺序 , 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

童年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青春期阶段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成年阶段

6、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40~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在3~6岁的学龄初期 , 孩子迈入了人格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即主动—内疚阶段 。

这也就意味着 , 在这个阶段 , 孩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 如果此时父母对其心得目标给与支持 , 孩子自发的责任感便能得到发展 。

日本教育学家认为让孩子去做从未接触的事情 , 是意义深远的 , “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验和认知 , 而且借此机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持久力和忍耐力 , 养成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坚毅个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