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小心害了孩子!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 , 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 , 小心害了孩子!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 , 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 , 小心害了孩子!

母乳喂养的时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 , 为了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 婴儿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完全接受母乳喂养 , 即仅食用母乳 。 “完全母乳喂养”界定为不喂给除母乳之外的任何食物或饮料 , 甚至不喂水 。 但是 , 允许婴儿服用滴剂和糖浆(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 。 母乳是婴儿健康生长和发育的理想食物;它也是生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 对母亲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6个月大时(180天)开始接受除母乳之外的补充食物 。 食物应当是适当的 , 也就是说应当提供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以满足儿童生长的营养需求 。 应当以安全的方式制备和喂给食物以便尽量减少污染的危险 。

从完全母乳喂养到充分利用家庭食物的过渡是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 。 在此时 , 许多婴儿发生营养不良 , 从而显著地造成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中很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 。 因此 , 至关重要的是婴儿必须获得适当、足够和安全的补充食物以便确保正确地从母乳喂养阶段过渡到充分利用家庭食物

母乳喂养是妈妈们的天职 , 没有哪个妈妈天生就会喂养 , 有时候妈妈们分不清宝宝到底吃饱了没 , 还在喂 。 宝宝有这四个表现说明他已经吃饱了 , 不想孩子受罪就别喂了!

1、躲避扭身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小心害了孩子!

----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 , 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宝宝在吃奶之后 , 露出了满足感 , 这就说明宝宝吃奶吃饱了 。 如果在宝宝在吃奶之后宝妈继续喂奶的话 , 宝宝就会产生抗拒感 , 比如说躲避扭身 , 就说明宝宝不想再吃了 。

2、吐出来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小心害了孩子!

----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 , 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宝宝有时候可能会吐奶 , 这是正常现象 , 可是如果你感觉宝宝吃了很久 , 那么这个时候宝宝吐奶 , 就说明宝宝不饿了 , 不要再给宝宝喂了 。

3、左右摇望

宝宝在吃饱之后的表现跟成人没有区别 , 那就就是对吃没有了兴趣 。 周围的动静引起他的关注 , 这就说明宝宝吃奶吃饱了 。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小心害了孩子!

---- 当宝宝有这些举动时 , 别再傻乎乎的喂奶了 , 小心害了孩子! //---- http:// //

4、大小便次数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 , 宝宝有的时候便便跟往常不太一样 , 其实 , 从宝宝的大小便中 , 可以看出宝宝吃饱了没有 。 吃母乳的婴儿一般每天大便3—4次 , 吃奶粉的婴儿 , 大便基本每天2次 , 金黄色 , 呈糊状 。 如果宝宝没有吃饱 , 大便的次数就会减少 。

宝宝吃奶饱的标准 , 妈妈们都学会了吗?

食物在胃和肠道内进行消化、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 结肠不产生酶 , 只有细菌起消化作用 。 结肠内有多种细菌 , 大肠杆菌70% , 厌氧杆菌20% , 还有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 。

另有极少原生动物和螺旋体 。 肠细菌的重要作用是能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 , 如食物缺乏维生素时可在肠内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B2、维生素H、维生素B12、B6、蔚酸 , 叶酸和消旋泛酸 。

也能产生吲哚、粪臭素、硫化氢使粪有臭味 。 如长期用抗生素则不易合成维生素而不能吸收 , 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 食糜通过回盲瓣到盲肠每24小时约500~1000毫升 。 主要在右半结肠吸收 , 主要吸收水和钠 , 每日能吸收460mmol(约10.6g)的钠和350~2000毫升水 。 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胆酸和药物 。

直肠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和药物 。 肠功能障碍、肠炎和感染时可影响吸收 。 腹泻时肠蠕动增强 , 吸收减少 , 严重时可丢失大量维生素、水和电解质 。 如果正常则在乙状结肠内形成粪便 , 等待排出 。

如果不是在医院中进行详细的肠内检查 ,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是根本无法观察肠内的情况的 。 正因如此 , 希望大家更要注意自己的排便情况 。 大便正是“来自于肠内的书信” 。 根据大便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 就可以了解体内的状况 。 因此 , 如果好好地观察大便中所包含的信息 , 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

身体健康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 , 而肠道健康又与大便的情况密切相关 。 一方面 ,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情况 , 便可以判断肠道是否健康 。 如果大便不正常 , 就要高度重视 , 做好肠道调养 , 谨防疾病发生 。 另一方面 , 通过观察大便的细节变化 , 也可以判断我们的肠道调养效果 , 到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