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蹲下来,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

自1963年建校以来 , 台湾省奎山中学一直坚持小班小校 , 设定从幼儿园到初中 , 每年级两班 , 每班不超过二十五个人 , 全校师生合计五百人 。 虽然小班小校不符合经济效益 , 私校学费有上限 , 但学校五十年来坚持不扩班、不加收学生 , 不愿成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学店” 。 “一切为了儿童” , 这句话并不新鲜 , 全世界几乎每所学校都这样说 。 但在奎山这句话并不是理念 , 而是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的实践 。

校园是为“撒野”设计的

在奎山中学 , 有一个全台湾乃至全中国唯一的大滑梯 , 孩子7秒钟就可以到达操场 , 马上投入到想干的任何事情中去 。 旋转楼梯的中心 , 有一个类似于烟囱形状的高高的金属爬梯 , 上课的孩子们便攀爬着到达每一层楼 , 再进入教室 。

想象一下 , 下课铃一响 , 孩子们纷纷顺着滑梯风驰电掣 , “从天而降” 。 这样的设计恐怕连“大胆”两字都不足以形容 。 执行董事王立天博士说:“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 有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去经历 , 去体会 , 去面对 , 去感知 。 从创校到现在 , 学校仅发生过一次意外 , 那也仅仅是擦破点皮 。 ”

奎山中学的操场上有许多篮球架 , 但这些篮球架都不是“标准高度” , 而是有高有低 。 三五个篮球架下面的网兜里 , 有张卡纸写着“球的监牢” 。 原来 , 奎山中学的篮球不是放在体育器材保管室 , 而是放在操场上的篮球架下 , 在他们看来 , “领”就意味着需要教师 , 就会有孩子不愿意“领” , 这就妨碍了学生的“自由生长” 。 但开始上课后 , 同学们必须把球放回原来的位置 。 如果随地乱扔 , 老师就把捡到的篮球丢进“监牢” , 这样谁也拿不到篮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