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学龄前,注意培养孩子数学中的对应思维

孩子进入一年级 , 马上就会遇到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 如:“妈妈买了7个苹果、5个梨 。 苹果比梨多几个?”

此时 , 老师为了使孩子们充分理解“什么比什么多”的含义 , 会摆实物图:通过图形进行形象、直观的对比 , 使一个苹果对应着一个梨 。

有的孩子很快就会发现有两个苹果没有与梨对应 , 从而清楚地找出数量关系 , 发现解题规律 , 进行列式计算;有的孩子却迟迟不会解答……


钱志亮:学龄前,注意培养孩子数学中的对应思维

----钱志亮:学龄前 , 注意培养孩子数学中的对应思维//---- http:// //

一、对应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数字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

所谓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 。 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 , 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 蕴涵着大量的对应思想 。 培养与建立对应的思维方法 , 是为将来进入中高年级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

因为 , 在较复杂的应用题中 , 间接条件较多 , 在推导的过程中 , 利用对应思维所求出的数 , 虽然不一定是最后结果 , 但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

在分数乘、除法里 , 这种对应思维突出表现在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 , 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形成 , 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

因此 , 在学前期 , 要让孩子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对应关系 , 建立对应思维 。

二、强化训练

①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