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带娃儿 送你安全急救“宝典”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暑期带娃儿 送你安全急救“宝典”

  每一个暑假 , 采访人员从120北京急救中心获悉 , 该中心都会接收到很多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而寻求急救的呼叫信息 。 那么 , 应该如何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发生意外时 , 如何进行及时的救治和处理?北京急救中心的专家送你一份安全急救“宝典” 。

烧伤 孩子肚子饿了有可能自己偷偷下厨 , 甚至一杯再普通不过的热水 , 也可能成为造成伤害的元凶 。 家里最好安装烟雾报警器 , 建议家长和孩子玩一次火灾逃生演习 , 学习自救技能 , 或许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 一旦发生烧烫伤 , 应立即用冷水冲泡 , 直至疼痛和灼热感消失为止 。 对于躯干或其他部位 , 可用冷敷方法以减轻疼痛 , 避免伤势恶化 。

烧(烫)伤时穿着的衣服要在冷水冲洗后脱除 , 或使用剪刀剪开后小心除去 。 用清水冲洗后 , 在一度烧伤的局部涂抹烫伤药 , 切勿相信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二度烧伤有水疱时 , 不要把水疱挤破 。 当水疱过大 , 可用缝衣针(75%酒精消毒)刺破水疱的基底部 , 慢慢放出疱液 , 但切忌剪除表皮 。 要尽快就医 。

摔伤 小一点的孩子很有可能从桌子、床上跌落 , 甚至是高空坠楼;而大一些的孩子 , 摔伤的危险主要来源于运动 。 孩子进行相关运动时 , 应有家长在一旁保护陪同;家里的地面要保持干燥、整洁 , 以免滑倒或绊倒;选择适合孩子年龄、身高、体重的游戏种类;户外游玩时 , 要检查游戏器材是否牢固 , 并留意活动场地的地面是否平整 。

如果发生摔倒等情况 , 可以通过他们的反应以及“肢体语言”初步判断是否有疑似骨折的可能 , 比如:摔伤后哭闹不止 , 不像平时那样安抚后就能很快止哭;局部皮肤肿胀、一碰就痛;受伤的肢体出现了活动障碍 , 平时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动作现在无法做到;伤肢与对侧肢体比较不对称;出现保护性姿势 , 比如说如果锁骨骨折 , 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歪头、耸肩的动作以保护受损的锁骨……一旦怀疑有骨折的可能时 , 家长应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 。

此外 , 要特别留意骨骺(软骨组织)处的骨折 , 这里骨折引起的疼痛往往没有那么强烈 , 易被忽视 , 若损伤严重、对位不佳、骨折愈合不好的话 , 极易引起肢体发育障碍和骨折愈合畸形 , 影响肢体美观 。

道路交通伤害 带着孩子外出自驾游时 , 要在车里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年龄的安全座椅 , 即使是很短的路途也应使用;锁好童锁 , 避免误操作打开车门;禁止孩子的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另外 , 不要让孩子单独在马路上行走 。 加强教育 , 告诉他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 尤其应该掌握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号码 。

公共场所意外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差 , 处在好动爱玩的时期 , 身为家长、老师 , 都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 尤其在车站、商场、游乐场等人流、车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 更要提高警惕 , 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 同时 , 再次提醒各位机动车驾驶员 , 发动汽车前一定要环绕一周 , 检查有没有儿童躲在“视线死角” 。

中毒 生活中除了我们一般所知的杀虫剂、老鼠药、农药以外 , 化妆品、家用清洁剂、抗病药物等也是隐藏的有毒物质 。 这些全部移出孩子的视线 , 放到他们不可接触的地方 , 也不要用食品饮料的瓶子盛放有毒物质 , 以免造成误食 。 万一发生中毒 , 应及时就医 。

文/本报采访人员 李洁

作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