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不“婚”了,母婴店还死守0-3岁市场吗?


年轻人都不“婚”了,母婴店还死守0-3岁市场吗?

----年轻人都不“婚”了 , 母婴店还死守0-3岁市场吗?//---- http:// //

如果说任何生意都讲究个“基因” , 那么母婴店的基因就是奶粉 , 要改变这种销售惯性 , 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

孕妇粉发挥前置的市场教育作用 , 婴配粉强化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 而幼儿园宝宝粉和儿童粉 , 能够进一步收割门店的会员价值 。

母婴店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 。 2018年全国少生了200万 , 几乎所有门店都认为少的是自家生意 , 毕竟 , 客流下滑 , 生意转冷 , 是肉眼可见的 。

2019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 ,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 下滑态势仍将继续 , 因为处于“生育链”上游的结婚率已经发出警告:2018年 , 我国结婚率为7.2‰ , 婚姻登记总数1011万对 , 比4年前减少了近300万对 。

人们不爱生了 , 甚至不爱“婚”了 , 对整个母婴市场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 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 生育意愿低迷 , 一段奶粉断崖式下跌 , 直接导致那些赖奶粉以生存的母婴店生意告急 。

为谋求转型 , 母婴店祭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 这一点令人钦佩:有的精耕细分品类 , 比如营养品、辅食 , 试图在存量中“挤”出新的增量;还有的拓展新业务 , 比如服务 , 试图在这种“非标准品”上维持门店惯有的高毛利空间 。

但所有的改革都是有难度的 。 精耕细分品类 , 就意味着要在品类教育上下功夫 , 从渗透率中获得增长;拓展服务 , 则意味着另一套运营思维 , 而更棘手的 , 是专业人才的缺失 。 如果说任何生意都讲究个“基因” , 那么母婴店的基因就是奶粉 , 要改变这种销售惯性 , 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

难道 , 母婴店真的再难在奶粉上有所作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