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央视有一部纪录片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事件——
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 , 起因就是孩子妈妈直接让孩子口服泡腾片 , 导致孩子窒息并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死亡 。
---- 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 http:// //
在这起让人心痛的事故中 , 孩子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从标明“口服”的“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片 , 在没看说明书的情况下 , 直接放进宝宝嘴巴后 , 喂了一口水 。 没过多久 , 孩子就剧烈咳嗽起来 , 手脚抖动 , 嘴角也慢慢变成青色 。
---- 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 http:// //
很多人都知道泡腾片需要用水溶解 , 等气泡都跑完后再服用 , 但却不知道为何要如此操作 。
在媒体采访时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费轶博解释称 , “泡腾片属特殊剂型 , 含有泡腾崩解剂 , 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 遇水后 , 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 若直接将其放入口中 , 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 , 有引起窒息的风险 。 ”
---- 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 http:// //
对此 , 常爸先强调一点 , 民间所谓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或者预防感冒的说法 , 迄今没有任何确凿证据去证实 , 加上维C泡腾片中钠含量较高 , 所以 , 不建议给孩子吃 。
补充维C , 多吃水果、蔬菜就足够了 , 玫瑰色水果、叶菜、番茄等含量丰富 。 此外 , 如果摄入量过多 , 过量的维生素C会经尿液排出 , 大量摄入反而会引起腹泻、泌尿系统结石 , 诱发痛风、加重胃溃疡 。
或许 , 很多人都跟常爸一样 , 以为这种错误服药导致的事故只是偶发事件 , 然而 ,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 , 这类事故的发生率竟然数据惊人!
国内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 , 儿童占到了30% 。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 , 因用药不当 , 中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 。 造成的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更是难以计数 。
曾经红遍全国的舞蹈《千手观音》 , 领舞邰丽华两岁时 , 因一次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 。 参与这个舞蹈团的所有20多个聋哑演员中 , 18个是因为药物致聋 , 且大多都是在幼儿时期因发烧使用抗生素所致 。
---- 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 http:// //
又是一组让人心痛又难以置信的数据!
为了提醒更多的家长 , 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 常爸请来北京市朝阳医院药事部的于晓佳药师 , 请她来介绍儿童服药的常见误区 。
专家介绍
于晓佳:北京市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 , 毕业于天津大学药物化学专业 , 药学硕士 , 从业12年 , 现为急诊科临床药师 , 擅长治疗药物监测、抗感染、镇痛、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 , 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
误区 1
迷信“纯天然”、“纯植物” , 轻信他人推荐
用药和育儿 ,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况 , 治病也要根据孩子不同的病情来用药 。 切忌盲从他人 , 别人的用药经验不一定适合你或者你的孩子 , 更要防止被不良商家蒙骗 。
有些商家打着“纯天然”、“纯植物”的旗号 , 实则要么疗效全无 , 要么有这样那样的毒副作用 。 也有些家长偏爱“祖传秘方”、各种渠道打听来的“偏方” , 殊不知却是在让自己的孩子以身试毒 。
2016年11月 , 深圳3名幼儿因使用一款问题喷鼻剂 , 导致严重的铅中毒 , 并一度病危 。 媒体报道显示 , 儿童血铅中毒标准为200微克/升 , 而深圳的这3名患儿 , 体内的铅含量都接近1300微克/升的死亡线 。
原因就是家长带孩子到一家药店就诊 , 听信“坐堂医生”推荐 , 给孩子使用了这款问题喷鼻剂 。 而这款问题喷鼻剂中的铅含量约为10% , 砷、汞也是含量超标 。 后经查实 , 该药堂使用的三种药品都没有批号 , 属于假药 。
---- 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 http:// //
其实 , 类似的事件并不鲜见 , 假药也越做越真 。 对于家长来说 , 到底该如何分辨?
首先 , 一定通过正规药店、医院购买药品 , 不要轻信路边小诊所和所谓的祖传秘方 。
其次 , 拿到药后 , 要仔细鉴别 。
外包装上印有“卫药健字”的 , 一定是假货 。 “卫药健字”是已经废除的批准文号 。
标有“国食健字”的 , 是保健食品 , 并非药品 。
正规药品都会有“国药准字”的标注 , 标注格式为 , 国药准(试)字+ 1 个字母+ 8 位数字 , 字母代表的是药的种类 , H 是最常见的化学药 , Z 是中成药 , S 是生物制品 , B 是保健药 , T 是体外化学诊断试剂 , F 是药用辅料 , J 是进口分包装药品 。 8位数字 , 多一位少一位都不行 。
如果还不放心 , 可以将8位数字输入食药监总局官网 , 查询该药的批准文号 , 看药名、剂型、规格、生产厂家等是否对得上 。
---- 原创 一岁半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 , 还有多少错误的用药方式你不知道? //---- http:// //
此外 , 假药的包装印刷质量较差 , 会出现字迹模糊、叠影的情况;包装盒如果缺少药名、规格和生产批号三个中的任何一个 , 都可能是假药 。
误区 2
含激素的药副作用太大 , 都不能给孩子用
很多家长 , 尤其是老人 , 一听说激素药 , 就唯恐避之不及 , 觉得激素一定是不好的 , 副作用大的 。
其实 , 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情、年龄用药 , 既可以有效治病 , 又能避免不良反应 。
就拿常见的婴幼儿湿疹来说吧 , 比较轻微的湿疹 , 通过合理的生活护理和皮肤护理就能好转;严重的湿疹治疗 , 还是需要使用激素类药膏 , 外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是湿疹首选药物 。
首都儿研所皮肤科主任、儿童皮肤科资深专家刘晓雁曾说 , 临床上证实激素药物治疗湿疹确实有效 , 在医生指导针对病情有针对性的用药 , 可以放心给孩子使用 。
只是在药物选择上 , 要首选中效和短效的激素类药膏 , 使用时根据皮损的恢复情况逐渐减低外用激素的浓度或强度 , 在使用量和使用周期上也会严格把控 。
所以 , 不要害怕激素 , 不要以为坚决不给孩子用激素类药物就是为他好 , 该用的时候不用 , 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 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睡眠、饮食 , 甚至是生长发育 , 得不偿失 。
另外 , 也不要在病情稍有好转时 , 就因为害怕激素的副作用立刻停药 , 这样不但对病情没有好处 , 反而容易造成反复 , 用药方法、剂量、时长 , 一定要遵医嘱 。
误区 3
一生病就吃药or是药三分毒 , 抗抗就好了
好多家长 , 不光是老人 , 甚至包括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内 , 都有这样的观念:孩子一感冒 , 赶紧喂药 , “吃药好得快!”孩子一咳嗽 , 赶紧吃药 , 理论依据是“不吃药咳成肺炎更麻烦!”
如果有家人表示反对 , “吃药党”往往振振有词 , 你看上次不就是听了你的话 , 刚开始没及时用药 , 结果变成肺炎了吗?
其实 ,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 感冒≠细菌感染 。 普通感冒是自愈型疾病 , 咳嗽也是身体的自然反应 , 咳嗽对清理呼吸道有好处 , 吃药镇咳只是抑制咳嗽中枢 , 使病原菌没法排出 , 有时反而会延长病程 。
儿童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 , 大多数时候都是病毒感染 , 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的 , 更多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愈合 。
所以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感染是几天后痊愈 , 还是加重变成支气管炎或肺炎 , 从根本上取决于免疫系统跟入侵的病毒相比哪个更强大 , 跟吃药与否关系不大 。
所以 , 除了流感引起的肺炎需要抗病毒治疗外 , 孩子的感冒即使真的发展到了肺炎 , 如果还是病毒感染 , 也一样没有特效的药物 , 只能对症支持治疗等待自愈 。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病毒引起 , 使用抗菌药物无效 , 而这是抗菌药滥用的一个原因 。
但是 , 如果孩子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症状 , 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鼻窦炎等情况 , 或者衣原体肺炎等 , 就一定遵医嘱按量按疗程使用抗生素 。
这个观念的另一个反面 , 是“生病硬抗派” , 这个“小分队”以年轻的家长居多 , 也是朝另一个方向用力过猛的一个典型 。
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出现高烧的情况时 , 仍旧拒绝吃药 , 往往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
实际上 ,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 , 普通感冒可以先抗一抗 。 但如果出现发烧超过39℃以上或发烧高热惊厥、发热超过3天、6个月内小婴儿发烧等情况 , 就需要尽快对症下药 , 严重者需尽快就医 。
所以 , 一有感冒迹象就给孩子吃药和一直硬扛着不吃药 , 都是不对的 。
家长只要了解什么时候该吃药、什么时候可以稍微抗一抗 ,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 才能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 。
写在最后
最后 , 再次强调一个连常识都算不上的常识:
药品如何使用要向医生问清楚或咨询药师、用前看说明书 , 弄清剂量、用法 , 然后再给孩子吃 。
同时 , 给孩子喂药要使用专业的量取器具 , 使用非处方药时要选择儿童剂型 , 切勿将成人用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 避免剂量靠猜、吃药靠掰的情况 。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个案例 , 急于给孩子喂维生素C泡腾片的妈妈如果能停下来 , 仔细看一下说明书 , 或许就能避免这处悲剧的发生 。
不光要看说明书 , 而且用量上也要严格遵照说明书或者医嘱来 。
孩子生病 , 每个家长都会着急 , 有的家长会因此擅自给孩子加大剂量 , 却不知这样可能导致孩子脏器中毒 。 还有的家长觉得成人药的药效更快 , 无视说明书的提醒 , 给孩子吃成人药 , 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孩子的身体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 , 肝脏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弱或数量较少 , 很多药物不能被完全代谢失活;肾脏排泄能力较弱 , 活性药物在体内大量蓄积 , 血药浓度升高 , 极易超过最低毒性浓度 , 引起不良反应 , 甚至引发死亡 。
所以 , 不管在多紧急的情况下 , 给孩子用药一定要看明白说明书 。
对于剂量、用药风险说明书上都会有明确的说明 , 尤其是儿童用药时 , 一定要细看 。 如果遇到医嘱和说明书不一样的地方 , 要向医生问清楚原因 。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鼻腔深处有鼻屎,尝试各种方法后,最后这样做成功了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和大人睡?给宝宝睡婴儿床?到底哪个选择才是对的?
- 【小思妈妈营养餐】脆到开口跪,真鱼真虾,宝宝吃多少都放心!
- 晓露爸爸@原创“红脸宝宝”火了,两个脸蛋红的像苹果,网友:不会是喝奶喝醉了吧
- #宝宝树#疫情下的新生宝宝:出生14天吸引百万粉丝,笑一下400万人点赞~
- #萌宠治愈师#宝宝哭了柴犬马上跑过来看,头却卡在了栏杆中,狗:可望而不可及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宝宝呵护#宝宝晚上老是翻身睡不好,其实是身体里缺这个!
- 【鲲鹏创意气球】宝宝宴现场气球如何布置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