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让宝宝不再受“罪”


                    【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 【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 http:// //

7月3日 , 2岁8月龄的彤彤因为“误服杀虫剂半小时”由家长抱来儿科抢救室 , 儿科医生和护士们立即为她查体 , 洗胃 ,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 , 经过留观后 , 彤彤生命体征平稳 , 于当天离院回家 。 同一天 , 另外一个宝宝 , 3岁的伊伊因“误服高锰酸钾”在抢救室接受了医护人员及时精准的治疗与护理后 , 病情平稳离院 。

虽然两位宝宝均已健康出院 , 但看到宝贝们痛苦的样子 , 儿科门诊的护士姐妹们 , 真的特别想发条朋友圈:家长们请看好自己的孩子 , 不要让宝宝误服毒物了 , 宝宝们洗胃受的罪真心让人心疼 。 这些宝宝受的罪其实可以避免!!!

凡进入人体并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 , 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 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病理变化的物质 , 称为毒物 。 中毒是机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 儿科中毒绝大部分为急性误服中毒 , 多发生于6岁以下 , 是儿科急诊常见病 。

在儿科急诊 , 儿童误服毒物的病例并不少见 。 孩子年幼无知 , 好奇心强 , 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 , 将带有甜味的药片或妈妈的减肥药当成糖果吃 , 把颜色鲜艳、芳香气味的水剂药物当成饮料喝 , 吃错药、药物过量或者将外用药当作口服药等 , 都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 若能及时正确处理 , 往往可以得救 , 若处理不当 , 可能会留有后遗症 ,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那么 , 发现孩子误服毒物 ,

该怎么办呢?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误服毒物不要惊慌失措 ,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误服的是什么毒物 , 服了多长时间 , 有什么不适 。 如果服药在4-6小时之内 , 家长可以采用催吐方法 , 用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弓、咽后壁处 , 也可让患儿先饮水再催吐 , 使患儿将未吸收的毒物吐出来 。 鼓励患儿多饮水 , 促进药物排泄 。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 。 如果孩子服用的药量过大、时间过长 , 甚至已经出现中毒症状时 , 必须立即送到医院抢救 , 务必将误服的药物或药瓶带上 , 让医生了解情况 , 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

对药物中毒的患儿 , 应积极救治 , 尽快阻断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 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解毒和促进排泄 。


                    【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 【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 http:// //


                    【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 【误服毒物的痛】宝宝受的这些罪其实可以避免 //---- http:// //

为了预防儿童误服毒物 , 家庭宣教很重要 。

看护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防范儿童误服药物:

(1) 家中药品放置要高而远 , 让儿童看不到也摸不到 , 切勿随意放在桌柜、枕边或儿童容易接触到的抽屉 。 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 , 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贮存 。

(2) 避免在儿童面前服用药品 , 也不要让儿童帮忙取药 , 要教育儿童自行取用药品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

(3) 在加强对婴幼儿看护的同时 , 对学龄前儿童可适当进行知识教育 。

(4) 学习用药科普知识 , 如定期参加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的讲座 , 阅读科普书籍等;用药时遵从医嘱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 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

(5)一旦发生误服或过量服用药物或毒物 , 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 , 应携带药品及包装第一时间就医 。

儿童意外中毒的发生 , 对儿童本身及其家庭都会造成负担和影响 ,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儿童 , 采取一切措施消除引起中毒的隐患和可能因素 , 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