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中耳炎是因为这个小细节引发的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得了中耳炎是因为这个小细节引发的

很多家长过分在乎孩子

稍微一点不舒服就十分紧张

但是有时普通的感冒也会给宝宝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就拿感冒举例子

普通的感冒家长的重视程度都不是特别高

当然一些体制较弱的宝宝

如果在一周左右的时间还没有好

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因为很有可能引起并发症

如“中耳炎”

中耳炎症状

急性中耳炎

突然发生耳部疼痛 , 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多数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 , 穿孔后患耳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 , 耳鸣、耳闷并伴听力轻度下降 。 发热 , 体温一般在38℃左右 , 儿童可伴高热 , 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减退、耳闷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 但是因为儿童不会自己表述 , 有时家长会发现小儿看电视音量响、叫他不理不睬、注意力不集中等才会就诊 。 更多的是因为急性中耳炎耳痛就诊 , 被医生发现有分泌性中耳炎 。 出现上述临床症状 , 家属应尽早携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 根据病史及专科检查 , 耳内镜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

预防有方

因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较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 所以最佳的预防方式就是加强体质 , 尽量避免出现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明显脓涕时 , 尽量避免擤鼻涕的动作 , 可减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

人体的鼻咽部和中耳是相通的 , 相通的管道称之为咽鼓管 , 感冒后鼻咽部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这个管道侵犯中耳 , 从而引起中耳炎 。 因为小孩子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 咽鼓管短而且直 , 所以小孩子得中耳炎的风险相对较大 。

平时护理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保证小儿情绪愉快;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 ,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 坚持户外活动 , 接受阳光和空气 , 增强体质 。 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少带宝宝到超市、影院等人多的场所 。

2、注意保持鼻腔畅通:适当多饮水、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请专科医生指导通鼻用药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 对于小宝宝 , 可以用医用吸鼻器帮助吸除鼻腔中的黏液 。

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