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这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可千万不能忽视 。 ”选题会上 , 一个同事痛心疾首地说 。
原来周末她去做正骨 , 顺便带了9岁的娃陪她一起去 , 医生好心地说一起看看孩子的 , 结果顺着脊柱捋下来 , 说了一句:“这孩子受过外伤吧?”
给同事听得一脸懵 , 孩子从小长到大 , 磕了碰了在所难免 , 但也不记得有伤了骨头这么严重啊 。
同事绞尽脑汁地想了半天 , 终于回忆起来 , 在娃一岁多的时候从床上掉下来过一次 , 而且是当妈的睡觉不老实 , 半夜直接把孩子“推”下床的 。
当时娃哇哇大哭 , 同事也懊悔得不行 , 赶紧母乳伺候 , 好不容易把孩子情绪安抚好终于睡着了 。 第二天孩子不时还是哼哼唧唧的 , 没有以前活泼 , 但家里人都没当回事——
“脑袋摔傻没?” “貌似积木还玩的挺溜 。 ” “那怎么总懒懒的样子 。 ” “估计是昨天白天去游泳累着了” “应该没啥事吧 。 ” “嗯 , 有事早叫唤了 。 ”全家人如此互相安慰道 。
没想到 , 这一摔竟留下了“陈旧伤” 。
一想到娃受罪又说不出来 , 同事就心疼得很:“当时真应该带他去医院的 。 ”
孩子从床上掉下来 , 看不到皮外伤 , 貌似也没什么其他反应 , 家长就以为没事儿 , 殊不知 , 孩子可能已经受了内伤 。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标题党” , 但事实上 , 确确实实就有这样的例子和教训 , 孩子从床上摔下来 , 真不一定是件小事 。
从床上掉下来的孩子 , 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只记得把他的头放在床上 , 然后就一直哭一直哭 。 我真的无法理解 , 从床上掉下来这个小事儿能对孩子有这么大的伤害 。 ”26岁的妈妈Paige Ferguson看着受伤的儿子Colton不知所措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几个小时的时间 , Colton就从活泼可爱的宝贝变成了生命垂危的患儿 。 而这一切 , 仅仅因为他从床上掉下来了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虽然Colton的父亲飞速跑过去看孩子 , 虽然他只是头上鼓起了一个包 , 虽然在送医途中他还会笑会说话 , 但CT扫描却显示Colton已经头骨骨折 , 而医生也说:“孩子有生命危险 。 ”
甚至有医生劝她放弃救治 , 因为这种情况孩子的存活率几乎为零 。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 Ferguson让孩子接受了急诊脑部手术 , 期间有10分钟心脏骤停 。 之后Colton又接受了一次脑部手术和十几次输血 。 还好一个月后 , Colton已经可以回家了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医生说:“Colton是一个奇迹 。 ”
的确 , 活下来是一个奇迹 , 但Colton却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孩子了 。
因为心脏骤停 , Colton的整个大脑都受到了影响 。 他患上了严重癫痫 , 需要服用治疗癫痫的药物;他不爱说话了 , 脾气变得很烦躁 , 对人也不那么友好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一次摔倒 , 影响了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的命运 。 但与Colton相比 , 有些孩子还没有这么幸运 。
孩子摔下床 , 别不当回事
孩子摔下来 , 大人不在 , 错失了最佳抢救时机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孩子摔下来 , 大人看没有皮外伤就没当回事 , 结果三天后孩子就没了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不仅是国内 , 国外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 。
一个一岁的美国小男孩从婴儿床上摔下来 , 脑袋碰到地板 。 父母带孩子去医院 , 医生检查后说只有一些瘀伤 , 没什么大碍 。 但第二天 , 孩子就因为脑出血而死亡 。
对大人来说 , 从床上摔下来顶多是屁股疼 , 可对孩子却可能是致命的 。 为什么?
因为对一个幼儿来说 , 头部占据的分量太重 , 一旦摔下 , 多半都是头先受伤 。
而且 , 小孩子直到4、5岁的时候才会在摔倒的时候有意识地用手脚撑地 。 在此之前 , 真的是直愣愣地往下摔啊!除了颅脑损伤之外 , 还可能出现其他部位的骨折 。
那么 , 如果孩子从床上或者其他高处掉下来 , 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常爸专门采访了骨科医生王硕 , 下面是医生给出的建议 。
没有症状 , 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到孩子摔倒 , 做父母的肯定会心急火燎地跑过来抱起孩子 , 但是医生却表示强烈反对 。
第1步 不要动孩子 , 根据跌倒姿势判断危险指数
为防止不恰当的接触给孩子造成新的伤害 , 除非有危险 , 否则不要轻易动孩子 。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 奶奶一个人在家照顾孙子 。 孩子从床上掉下来 , 奶奶以为没事儿就没送医院 , 而且反倒用手给孩子揉碰到的地方 。
结果孩子后来就没有了呼吸 , 直接被宣布死亡 。
当大人没有急救知识时 , 切勿轻举妄动 , 观察孩子跌倒的姿势 , 初步判断危险指数:
后脑着地 , 危险性最大 , 可能有脑损伤;
面部朝下着地 , 可能会有瘀伤 , 且同样要小心颈椎的损伤;
肢体姿势反常 , 可能是骨折 。
接着 , 观察周围的环境 , 看看有没有锐器 , 有没有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
当孩子出血时 , 找毛巾或纱布按压止血 。 当孩子有呕吐或癫痫的症状时 , 可以把孩子侧放 , 颈部保持伸直 , 防止气管被堵住 , 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 。
第2步 保持冷静 , 观察事发情况
孩子进医院后 , 为及时了解病情 , 医生都会问:
“从哪里摔下来的?有多高?”
“哪个部位着地的?”
“摔下后有什么反应?”
大人越清醒 , 描述得越仔细 , 对医生的诊断就越有利 。 所以在确认送医院之前 , 大人应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
第3步 学会分辨需要就医的症状
当孩子出现下面的异常变化时 , 就需要去医院了 。
行为改变
昏迷 , 失去意识或者逐渐陷入昏睡、反应迟钝的状态 , 且很不容易叫醒;吃饭明显更挑剔 , 睡眠习惯改变 。
生命体征变化
脸色苍白 , 呼吸浅而不规则 。 摔倒后呕吐较常见 , 但一直呕吐或超过三次就要引起警惕 。
肢体运动改变
身体的某个部位突然不能动了 , 有明显的畸形 , 面部神情不对称或某部位协调能力下降 。
眼部变化
发生眼球震颤 , 即眼球快速往返摆动的现象或者两个瞳孔大小差距很大 , 大一点的孩子会抱怨看不清或看东西重影 。
体表变化
耳朵、鼻子、眼睛出血或流出黄色的液体 。 前囟门澎出 , 如下所示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情绪变化
脾气不好 , 长时间的哭泣、大喊大叫 , 对光或噪音非常敏感 , 情绪很不安 。
第4步 设立24小时观察期
并不是所有摔下来的孩子都需要去医院 。 如果孩子摔倒后 , 还是继续能玩、能吃、能跑、能挑 , 没有一点儿蔫吧或异常 , 暂时先不需要就医了 。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 前面说过 , 孩子受伤到表现出来需要时间 。 当时没表现 , 不代表以后就安全 。
美国医学博士YeMon说:“通常情况下 , 一旦平稳度过了24小时 , 任何可怕的事情都不太可能发生了 。 ”
这24小时之内 , 不妨每隔几个小时唤醒孩子一次 , 确保孩子一直保持正常 。
父母要是很不放心 , 不如直接去医院 , 求个心安 。
孩子在学步和成长期间 , 意外地摔倒、跌倒是不可避免的 。 作为父母 ,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工作 , 让跌倒的后果不那么严重 。
做好预防措施是保护孩子的关键
1、选择高度较低的儿童床
虽然说随着孩子长大 , 从床上掉下来的风险就越小 , 但这也跟床的高度有关 。 选择较低的床 , 孩子不需要踩小板凳就可以自己爬上去 。
2、紧靠墙放床
儿童床要至少紧靠在两面墙上 , 而且远离窗户和电源插座 , 以此尽量减少孩子从床上掉下来的危险 。
3、安装儿童安全防护栏
用儿童安全防护栏 , 在孩子睡觉、打滚的时候能有效阻止孩子掉下去 。
(注:这里指的是较大孩子的儿童床上加装的防睡觉时坠床的防护栏;对婴幼儿来说 , 在大床上加装防护栏 , 会有其他的风险 , 比如孩子卡在防护栏和床垫间的缝隙 , 造成窒息等 。 所以 , 建议婴幼儿还是要睡自己的小床 。 )
4、铺上充气软垫子
在床的四周加上充气安全装置 , 确保孩子软着陆 , 起到缓冲作用 。 这个方法 , 也可以简化为铺地毯 。
---- 原创 孩子只是从床上掉下来 , 怎么就差点没命了? //---- http:// //
5、光光的床最安全
不要在孩子的床上放太多东西 , 不管是玩具、抱枕 , 都可能会是绊倒孩子的凶手 , 还可能是孩子从婴儿床里爬出来的垫脚石 。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 。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 其实就是因为国人大多缺乏救护常识 , 也没有做好预防措施 。
而这个死亡差距完全可以通过人为努力缩小 。
作为父母 , 只要多用心一些、多一点知识 , 就能让孩子避免遭此一劫 , 甚至可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
关于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 , 你有什么妙招吗?你家孩子有坠床的经历吗?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
- 「靠谱育儿说」孩子睡觉不老实别以为是热的!3种表现说明是脾虚,家长别搞错了
- #靠谱育儿说#告诫:别再给孩子吃豆浆油条了!3类早餐易伤脾胃,家长别不在意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鼻腔深处有鼻屎,尝试各种方法后,最后这样做成功了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和大人睡?给宝宝睡婴儿床?到底哪个选择才是对的?
- [樱桃育儿经]雨水过后,这3样东西要“扔掉”,很容易让孩子积食不长个!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今日余庆@曝光!余庆的家长们请长点心吧,叮嘱你的孩子戴好口罩!
- 晓露爸爸@原创“红脸宝宝”火了,两个脸蛋红的像苹果,网友:不会是喝奶喝醉了吧
- 『育儿趣乐园』“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孩子经常喝,伤脾胃还不长个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