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用威胁来管教孩子了

“你再不吃 , 就给别的小朋友吃了哦!”

“你再哭 , 我们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 ,

想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管教 。

但你们是否想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威胁的后果比体罚更严重

之前看《爸爸去哪儿》 , 杨阳洋小朋友特别引人关注 , 他在面对失败和批评时 , 经常哭闹、发脾气 。

采访中有一段 , 妈妈杨云说起她对孩子做的最狠的一件事情 , 是杨阳洋发脾气时说不要姥姥 , 作为惩罚 , 杨云直接把他扔到垃圾堆 , 并威胁说不要他了 。

言语中 , 杨云内疚的同时难掩骄傲 , 因为 , 杨阳洋以后再也不敢了 。

杨云曾是中国体操队的队长 , 做事讲规则 , 有纪律 , 但是 , 她也犯了一个妈妈常犯的错误:凭自己的喜好来威胁、惩罚孩子 。

简单的一句“你再…… , 我就......” , 就能让孩子信以为真 , 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极大 , 甚至比体罚还要严重 。

心理学家认为 , 家长这种口头上的威胁 , 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

虽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打孩子、惩罚孩子 , 但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 , 是无法区分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 , 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假意威胁 , 当做真的危机 。

在面对威胁的时候成人尚且会觉得愤愤不平 , 更何况一个孩子呢?如果我们的言辞再激烈一些 , 会让孩子从内心开始抵触 , 引发情绪上的对抗 。

对于这点 , 另外一个朋友深有体会:有次家里有急事 , 就把3岁的孩子送去奶奶家待了半天 。

结果晚上去接 , 看见孩子眼睛红红的 , 一见妈妈就抱着不撒手 。

奶奶说 , 孩子午睡起来找不到妈妈发脾气 , 怎么都哄不好 , 就吓唬她再不听话要关小黑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