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 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 http:// //
一、育儿咨询
昕童老师:
我儿子2岁 , 纯母乳喂养至今 , 几乎没吃奶粉 。 胃口一直很好 , 爱吃东西, 吃东西很快 , 不细嚼就咽 , 脾气暴躁 。
从6个月到现在一直口水流不停 , 囟门也没有完全闭合 , 维D和钙一直在补 。 体重14kg , 身高88cm 。
晚上吃夜奶 , 三次左右 , 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鸡蛋 。
最近身体不太好 , 基本一个月病一次 , 就是咳嗽、流鼻涕、发烧 。 经常闻见有口臭 , 持续臭四五天不管必生病咳嗽 。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 烦请老师给点建议 , 感激不尽!
二、洞悉其源
---- 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 http:// //
有一类孩子的胃口特别好 , 特别能吃 , 中医诊断为:胃强脾弱 。 实际上 , 这一类孩子的胃不仅不强 , 还很弱 。
所谓的胃强脾弱 , 其实是中医错误的理论 , 实质是肝糖原问题 。
凡是肝脏储存糖原能力不足的孩子 , 都有以下这些特征:
- 非常容易饿 , 整天找吃的;
- 吃饭特别快 , 基本不怎么咀嚼 , 几乎是囫囵吞枣 , 随便咬两口就吞下肚子;
- 饭量特别大 , 吃撑了都还要继续吃;
- 不爱长肉 , 发育迟缓;
- 反复消化不良 , 爱生病;
- 脾气暴躁 , 思维和语言迟钝 。
为什么说是肝脏储存糖原能力不足?
首先 , 我们每日三餐进食后 , 食物最终有三个结果 。
- 迅速转为血糖 , 并且一部分还转为糖原存储在肝脏;
- 迅速转为能量ATP , 你吃完饭是不是感觉很有劲有力气了?这就是食物转为能量的作用;
- 转为脂肪 , 为何你越来越胖 , 因为你摄入过多的能量了 。
糖原存储在肝脏 , 肝脏会一直缓慢释放肝糖原到血液中 。
血液中如果一直有血糖供应你就不会感觉饿 , 就不会没能量 , 所以每日三餐中间或者之后至少3-5小时不会饿 。
但肝脏存储糖原能力较差的人 , 饭后血糖维持不了多久就又饿了 。
三、知其所犯
---- 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 http:// //
因为没有肝糖原持续往血液中释放糖原 , 轻度的就表现为容易饿 , 严重的就是先天低血糖患者了 。
所以这一类孩子非常容易饿 , 整天找吃的 。
由于饥饿感超强 , 吃饭就特别快 , 基本不怎么咀嚼 , 几乎是囫囵吞枣 , 随便咬两口就吞下肚子 。
饭量也就特别大 , 吃撑了都还要继续吃 。
不是胃口好才吃得多 , 而是有着饿死鬼般的饥饿感 。
---- 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 http:// //
由于对食物的咀嚼程度不足 , 加上吃得太多了 , 就会造成消化不良 , 导致胃功能下降 , 伤到胃了 。
结果就是 , 吃得越多消化越差 , 越吃越伤胃 。 自然就出现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的现象了 。
而且反复消化不良还会引起食物代谢物对黏膜的刺激以及免疫下降 , 所以就出现爱生病的现象 。
包括脾气暴躁也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的表现 。
所以才说 , 胃强脾弱这个词是错的 , 或说只是中医在没有解剖学前的观察总结 。 实际上 , 是肝弱胃弱脾也弱 。
四、改善方案
---- 胃强脾弱这个错误的词骗了无数家长很多年 //---- http:// //
对于这一类孩子 , 该怎么改善呢?
1、维持血糖稳定
通过少量多餐和两餐之间适当补充葡萄糖的方式缓解糖原不足的现象 。
比如早餐和午餐之间适当加餐 , 午餐和晚餐之间适当加餐 , 睡前适当加餐 。
一岁以下可以给喝点葡萄糖 , 一岁以上除了葡萄糖还可以给蜂蜜水 。
2、提升肝脏功能
补充复合乳蛋白 , 有助于肝脏的正常发育 。 同时对免疫功能的正常也有帮助 ,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病几率 。
3、提升胃肠功能
补充健蔚和复合益生菌 , 减轻胃肠功能的负担和恢复及维持胃肠功能的正常 。
减少或避免消化不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
4、增加营养补充
补充花生蛋白、海藻钙、酵母铁优质的等基础营养 , 弥补因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营养摄入足 , 避免发育迟缓的现象 。
肝糖原不足是最容易被家长误以为脾胃虚弱的症状 , 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核心 , 改善结果自然是不理想的 。
作者:小儿好养(axsxehy) 。 来跟我学育儿 , 让孩子爱吃饭 , 让孩子少生病 。
- #宝宝呵护#宝宝晚上老是翻身睡不好,其实是身体里缺这个!
- 贴心妈妈■宝宝什么时候用枕头最好?儿科医生:牢记这个时间,有助孩子发育
- 「盛世妈咪」这个小东西家家都有,孩子误食会烧烂肠胃,家长注意
- 开心说育儿@孩子睡觉错过这个好时间,日后难长高,尤其在发育期,父母别大意
- 『宝妈育儿微课』原创18岁男孩1米6急坏妈妈,骨科医生:不超过这个年龄,孩子还能长
- 长脖子爸比@原创低于这个月龄的宝宝爱蹬腿,别光觉得可爱,可能是娃在“求救”
- [春龙和宝宝]孩子出生时,体重越接近这个“数”,可能智力越“高”,不妨一看
- 「檀香育儿」原创宝宝睡觉时爱“举手投降”?看完这个解释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 「宝宝树」宝宝一见生人就害怕?别担心,孩子可能是得了这个...
- 「发现福州」警惕!一天内,3名儿童因为这个原因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