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独立,从他的第一个小伙伴开始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 从他的第一个小伙伴开始
本文由:大J小D(jiayoubaobao2015)
女儿有个小伙伴叫Mia , 几乎和她形影不离 。
我当时以为这就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 喜欢毛绒玩具或者娃娃 , 直到最近又在重新进一步学习“情感依附”时 , 我才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
---- 让孩子学会独立 , 从他的第一个小伙伴开始 //---- http:// //
1
什么是安抚物?
关于安抚物的叫法有很多 ,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其中一个英文说法 , 叫transition object , 它意味着这是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物品 。
刚刚出生的宝宝 , 是不会自我安抚的 , 他们通过哭声来求助 , 来表达他们的需求 , 而我们作为父母每一次的及时回应 , 让他慢慢意识到 , 自己在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被爱的 。
宝宝的第一次“独立”发生在6个月到1岁之间 , 由于运动能力的增强 , 他们开始享受独立探索带来的自由 , 但与此同时 , 他们内心还是会时不时有些不安或者不确定 。
---- 让孩子学会独立 , 从他的第一个小伙伴开始 //---- http:// //
2
如何引入安抚物?
于是我就误打误撞买对了 , 现在回想的确女儿后来就是特别喜欢她的小羊和一块很小的毯子 。
大部分儿医之所以鼓励引入安抚物 , 就是因为这样的“情绪过渡”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的 。 与其最后发展为孩子喜欢摸妈妈的头发、吃手来安抚 , 不如主动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式来缓解 。
就像上文提到的 , 安抚物最好的引入时机是6个月以后1岁之前 , 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 1岁后不是说不能引进 , 而是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一些偏好了 , 让他们接受更需要时间 。
- 选择带有“爱”的
这个说起来似乎很抽象 , 但我是很相信选择时的心境的 , 包括我们选择时作为母亲的直觉的 。 我摸过太多毯子和毛绒玩具了 , 哪些带着爱 , 我真的能感受得到 。
买回安抚物后 , 先不着急给宝宝用 。 可以清洗后自己贴身睡一周 , 尤其是还在母乳的妈妈 , 让我们身上“宝宝熟悉的气味”传递给安抚物 。
小宝宝对于气味的记忆也很强大 , 尤其是妈妈的味道 。 从出生第一天开始 , 每一次当他们惊慌失措大哭时 , 都是那样一个味道在抱他、在喂奶 , 久而久之 , 他们就会把这个味道等同于“安心、安全” 。
- 从睡眠引入开始
小宝宝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就是独立入睡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儿医会建议 , 引入安抚物时 , 可以先把它和入睡建立联系 。
换句话说 , 只在睡眠时间才出现这个安抚物 ,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区分这不仅仅只是另外一个新玩具 。
当我们在给孩子的睡眠程序中 , 反复出现这个安抚物后 , 慢慢地 , 孩子就会进行自由选择 , 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一套使用安抚物的方式 。 这个阶段需要一点时间 , 而且每个孩子最终选定的安抚物也会不太一样 。
---- 让孩子学会独立 , 从他的第一个小伙伴开始 //---- http:// //
3
就像上面提到的 , 最终孩子会喜欢哪个安抚物是很难预测的 , 也不是非要买被叫做“安抚物”的东西 , 比如有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那一辆小汽车是他的安抚物了 。
但如果你的宝宝在6个月到1岁之间 , 你也没看到孩子目前形成什么特别偏好 , 同时也希望可以刻意引入安抚物 , 可以从安抚毯或者安抚毛绒入手 。
便于孩子抓握是非常重要的属性 。 很多宝宝有时会选择一块很大的毯子 , 不但有睡眠窒息的风险 , 同时很多时候会出现半夜睡醒想要抓住蹭一蹭却发现自己睡在上面找不到毯子了 , 出行携带也非常不方便的 。
有的妈妈会担心 , 入睡时引入安抚巾会不会有睡眠窒息的风险 。 所以一个大原则是 , 引入安抚巾的时间段是孩子能自主翻身后(至少6个月以后) 。
- 不要带有松散小物件
安抚物上面不要有类似纽扣、可以抠下来的眼睛(现在有些毛绒采用的是内部双层缝制的方式 , 就避免了毛绒眼睛会被抠下来风险) 。 这些松散小物件 , 很容易引起孩子误食 , 是需要避免的 。
- 注意材质安全
备份一定是一模一样的 , 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 , 孩子不会留意这个上面多了一点红色 , 或者这个尺寸大了一点点 。 孩子的观察力比我们大人更敏锐 , 而且这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太珍贵了 , 很多印象已经牢牢刻在内心深处了 。
当孩子慢慢和某个安抚物建立联结后 , 他们会一直让这个东西陪伴他们 。 那么当孩子接近2岁左右后 , 他们也会开始利用这些安抚物进行角色扮演 , 排解自己的情绪 。
---- 让孩子学会独立 , 从他的第一个小伙伴开始 //---- http:// //
4
长期使用安抚物 , 会不会戒不掉?
很多孩子尽管没有安抚物 , 但却养成了摸妈妈的头发、脖子上肉或者乳房入睡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就说明了 , 这样的”自我安抚“的需求永远在那里的 , 不如从一开始就引入一个更加独立于”妈妈“的物体 。
作者:大J , 坐标纽约 , 曾经知名外企经理 , 现全职妈妈 , 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 , 没有理论翻译 , 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 。 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 。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迈向独立 , 从每个孩子的第一个伙伴开始》转载已获授权 。 图片来源:pexels
编辑:刘韶斐
- 「靠谱育儿说」孩子睡觉不老实别以为是热的!3种表现说明是脾虚,家长别搞错了
- #靠谱育儿说#告诫:别再给孩子吃豆浆油条了!3类早餐易伤脾胃,家长别不在意
- [樱桃育儿经]雨水过后,这3样东西要“扔掉”,很容易让孩子积食不长个!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今日余庆@曝光!余庆的家长们请长点心吧,叮嘱你的孩子戴好口罩!
- 『育儿趣乐园』“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孩子经常喝,伤脾胃还不长个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
- 【育儿之百科全书】立春过后,又是“猛长期”,家长做好3件事,孩子蹿高一大截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