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宝宝踮着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 , 好可爱!虽然踮脚走路在一般步态学习上是蛮常见的 , 但若一整天都踮着脚走路得注意!宝宝为何会踮脚走路?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爸爸妈妈可以如何帮助宝宝改善踮脚走路的情况呢?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 , 不好好地走 , 却踮起脚来只用前脚掌走 , 为何宝宝会踮脚走路呢?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通常有以下3类原因 , 下面并提供爸妈可以帮孩子做的解决之道:


                    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 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 http:// //

原因1、感觉统合问题

(1)触觉过度敏感

宝宝可能脚部或全身较为敏感而尽量避免接触地面 , 因为这对于宝宝来说是不舒服的感觉 , 于是踮起脚尖 , 让自己不要接触地面太多 。 这类宝宝并非无时无刻都踮起脚尖走路 , 而是遇到特定材质 , 才会表现得较为明显 。

像是穿着鞋子走路就很正常 , 但一没有穿鞋时就会踮脚走;或是在一般地面时能够正常行走 , 但一遇到草地、木质地板或其他材质就会踮起脚尖 。

→解决之道:接触不同材质

爸妈可以给予孩子不一样的感觉输入 , 从比较可以接受但也不是那么喜欢的轻微感觉开始接触 , 像是玩沙、黏土或小珠珠等不一样材质的东西;或是带领宝宝玩有不同材质的触觉书 。 每位宝宝的个别性蛮大 , 有些宝宝非常喜欢绒毛娃娃的触感 , 但有些宝宝无法接受 , 爸妈得观察自己宝宝的喜好来着手练习 。

治疗师的提醒:现今爸妈都会注意宝宝所接触到的环境整洁 , 因而限制宝宝玩耍的区域范围 , 使得宝宝感觉接触的经验变少许多 。 建议爸妈多带着宝宝在不同材质之下游戏 , 如:磁砖、木头地板或是户外有石头、泥巴、草地的地方玩耍 , 而不只是游戏垫 。

(2)追求前庭觉刺激

内耳随着方向或速度的不同而有感觉收入 , 宝宝可能为了追求前庭感觉的刺激、满足自己的摇晃感觉而踮起脚尖走路 , 让自己走起来较为不稳 , 以不稳定的步态增强前庭觉 。

→解决之道:满足摇晃需求

爸妈平常可以多带宝宝溜滑梯或荡秋千 , 当宝宝满足这个感觉之后 , 踮脚尖走路的情况就会变少许多 。

(3)追求本体觉刺激

当孩子踮起脚尖走路 , 身体重量都会承受在同一个点上 , 当受力面积变小 , 受的力就会感觉变大 , 而有关节挤压的感觉 , 这是追寻本体觉的刺激 。

→解决之道:协助挤压关节

关节之中有一本体觉的受器 , 经由挤压就会接受到感觉 , 爸妈可以直接帮宝宝挤压关节 , 以满足宝宝的需求 。 挤压关节不是完全像按摩一样只作用于表皮上 , 而是将关节做相对压合动作 。

或是请宝宝从事出力型的活动 , 像是在家里可以帮忙提物品(如:拿2、3颗苹果)、拿抹布擦地板、帮忙推动桌椅子等需要出力的一般性活动 。 这些活动都会增加宝宝关节挤压的感觉 , 一旦宝宝的感觉得到满足 , 踮脚尖的情况也会较少一些 。


                    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 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 http:// //

原因2、生理因素

(1)神经肌肉骨骼问题

若宝宝的肌肉骨骼或神经系统有问题 , 使得小腿后侧肌肉太紧绷 , 就没有办法将整个脚掌平放下来踩地 。 如果有这样肌肉问题的宝宝 , 爸妈看到的是宝宝无时无刻踮着脚尖 , 就算是坐下来 , 脚背还是往下的 。

→解决之道:伸展拉筋放松

因为宝宝的脚背总是处于往下的状态 , 爸妈可以帮孩子把脚背往上 , 以伸展小腿后侧肌肉 。 把宝宝的脚背往上 , 在可忍受范围之上加一点点角度 , 先停留10秒左右 , 如果宝宝逐渐可以接受 , 便增加停留时间从10秒到20秒、30秒 , 并再逐渐增加角度 , 初期若看到宝宝踮脚尖 , 可以半天或甚至2、3小时 , 就帮宝宝拉拉筋 , 使得肌肉练习放松 。

(2)长短脚

倘若宝宝有长短脚 , 两脚的长度不同而得踮起较短的那一只脚来配合另一只较长的脚 , 所以行走时会一直踮起脚尖 。

→解决之道:搭配鞋垫辅助

通常因长短脚而踮脚走路 , 代表双脚有一定的长度差异 , 因此可视情况搭配鞋垫 , 以辅助行走 , 但考虑到年幼宝宝的骨骼尚在生长 , 还是需要定期追踪 , 因为也有可能发育之后 , 双脚的差异变小或变大一些 。

(3)错误的经验学习累积

宝宝可能在尚未走路之前 , 使用了学步车 , 根据之前学到的经验 , 以为踮着脚尖滑行就可以移动 , 因而学习到错误的行走模式 。 爸妈可以发现只要提醒宝宝把脚放下来走 , 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 不同于上述提及肌肉骨骼有问题的宝宝没有办法因提醒而不踮脚走路 。

→解决之道:不使用学步车

爸妈看到宝宝不当的行走姿势时 , 就得立即提醒 , 让宝宝学习使用正确方式来走路 。 因此 , 建议宝宝不要坐学步车 , 容易学习到错误的经验 。

原因3、原因不明

宝宝没有感觉统合问题、肌肉骨骼问题 , 也没有动作学习的不良经验 , 可能就是自然发育的过程 。 推测有些宝宝可能是借由踮脚尖走路 , 以练习控制身体重心 , 让自己的平衡更好;或是宝宝发现了不一样控制自己身体的方式 , 好像是玩自己的身体一样 。

通常这样的宝宝到了4、5岁 , 踮脚尖情况会越来越少 , 因为已经学习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了 。

放任宝宝踮脚走路 , 可能的结果是?

若是因为感觉统合异常而一直踮脚走路 , 可能会合并有人际互动方面问题 , 因为有感觉敏感逃避或追求行为的时候 , 可能与人互动时之间的距离抓不准 , 也就是当宝宝感觉敏感时 , 不想与人接近 , 若此时有人靠近 , 宝宝觉得不舒服 , 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 可能直接把人推走 , 就会有冲突产生 。 如果是寻求前庭觉或本体觉刺激的宝宝 , 可能会冲来冲去、撞到他人 , 也可能与人出现冲突 。

倘若为肌肉神经方面的问题 , 有可能的是一开始的肌肉只有稍微短 , 还没有很短、很紧 , 但因持续以踮脚方式走路 , 肌肉就会越来越短、越来越紧 , 造成后续足部变形 。


                    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 宝宝总是踮脚走路?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 http:// //

求助于医生 , 诊断与治疗

理论上 , 当爸妈发现孩子有踮脚尖走路的问题时 , 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尝试 , 如果做了之后但感觉效果不如预期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 就会建议就诊 , 经由医生评估、明确诊断、接受治疗 , 有些状况宝宝只是学习经验上需加强 , 可能通过几次的疗程就有明显效果 , 但若为感觉统合、长短脚或肌肉神经方面问题 , 就得花费一段时间治疗与追踪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能有更好的效果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