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拍不响",家长的"巴掌理论"或让孩子陷入"过度自省"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最近总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 特别是昨天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子被父母打骂 , 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
邻居家的小女孩班主任打电话过来 , 跟小女孩的妈妈说起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你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了 。
小女孩的妈妈一听 , 特别难堪 , 并且在挂了电话之后 , 非常愤怒并训斥小女孩 。
小女孩委屈得眼泪吧嗒吧嗒地落下 , 带着哭腔说:我没有打架 , 是她打我 , 拿黑板擦扔我 , 还把我推到 。
小女孩的妈妈更加生气了 , 一昧地认为她是在狡辩:一个巴掌拍不响 , 那么多个同学啥偏偏打你 , 她不打其他人 , 你说 。
小女孩的无助我看在眼里 , 也让我反思了一个问题 。 同样作为妈妈的我 , 观念里似乎也存在着"巴掌理论" , 总是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投诉了 , 一定是自己的孩子的问题 , 不然别的孩子怎么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意见呢?其实 , 父母的"巴掌理论"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伤害 , 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对自己不信任 。 即便父母是好意地想让孩子反省自身 , 但是久而久之也会让孩子陷入"过度自省、不自信、甚至卑微"的境地 。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当中 , 一句话 , 一个动作 , 甚至是一个眼神 , 对孩子的影响往往都是很大的 。 如果父母处理不当的话 , 不仅仅会让孩子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 , 也会减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 让孩子藏着更多的心事 , 反而导致了孩子心理的缺陷 。 因此 , 在教育孩子上 , 父母们要少用"巴掌理论" 。 如果少用"巴掌理论" , 就要先来了解什么叫"巴掌理论" , 怎么避免"巴掌理论"呢?
- [晚晚育儿]“牛奶片”是牛奶做的?小孩确定能吃?网友: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 「小喇叭开始广播」孩子感冒易得中耳炎 鼻塞时睡觉垫高头
- 「新育儿那些事」男婴刚出生就被婆婆打了一巴掌,儿媳心疼生气,婆婆:他记得前世
- "高压"之下是父母的恐惧,别让你的"焦虑",成了压垮孩子的稻草
- 家长用对"挫折教育",铸就孩子"高情商",让孩子吃点苦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找准原因后,利用"脱敏法"帮娃改正
- 家长都偏爱的,"泼冷水"式教育,实则杀伤力很大
- "性早熟"为啥最先光顾女孩?这些深藏原因要注意,看看第二个
- "闹腾嫌烦,安静又吃醋",宝宝:"我太难了",希望你不是这种妈妈
- 宝妈们,别再给孩子买玩具了,你真正需要的是"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