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须知的常识——七个坏习惯危害宝宝耳朵健康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妈妈们须知的常识——七个坏习惯危害宝宝耳朵健康
让宝宝聆听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 , 是妈妈们的心愿 。 但是 , 您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 , 却极有可能伤害宝宝耳朵健康 , 一定要注意!
1、捏捏鼻子题
夏夏长得乖巧可爱 , 遗憾的是鼻子有点“塌” , 爷爷就经常提捏他的小鼻子 , 想让鼻子“挺”一点 。 这天夏夏突然发烧 , 又哭又闹 , 医生发现右侧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 清除脓液后用耳镜细看 , 鼓膜也穿孔了 。 夏夏得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原因竟然是爷爷经常提捏小鼻子的小动作!爷爷后悔不已 , 可又不明白:鼻子离耳朵那么远 , 怎么就捏出了中耳炎呢?
专家分析:大人经常捏孩子的鼻子 , 既可能损伤鼻腔的黏膜与血管 , 降低鼻腔自身的防御功能 , 增加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 , 又容易使鼻腔中的分泌物因受到挤压 , 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而引起中耳发炎 。
防范之策
“拔苗助长”?No!妈妈们也要提醒家中长辈戒掉随意提捏孩子鼻子的习惯 。
2、躺着喂奶
小雪婚后不久就当上了妈妈 , 虽然奶水不足 , 但有充足的奶粉供孩子食用 , 孩子发育一点也不逊于母乳喂养的同龄儿 。 过了不到3个月 , 孩子突然食量下降、精神不振甚至不时哭闹 , 发低烧 。 儿科大夫检查:“孩子得了中耳炎 。 ”小雪惶惑不已 , 怎么突然就发炎了呢?而当得知小雪平时都是让孩子平卧在床上喂食时 , 大夫点点头:“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 ”
专家分析
小宝贝肠胃发育不完善 , 加上进食时吞进一些空气 , 故在喂养过程中或喂食后不久 , 常常会反胃 , 致使食道或胃里的食物反流入咽喉、口腔或鼻腔中 。 如果这时孩子处于平卧位 , 这些被污染的反流物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耳内 , 引起耳内黏膜发炎 。
防范之策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 , 如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都可以 , 不可图省事而将孩子平放于床上喂食 。
3、乱擤鼻涕
乔乔得了鼻炎 , 鼻涕增多 , 外婆经常给他擤鼻涕 。 可有一天 , 乔乔突然指着耳朵喊痛 , 大夫诊断为中耳炎 。 追究原因后发现 , 原来是外婆为乔乔擤鼻涕的方法不当惹下的祸 。
专家分析
不少妈妈们为孩子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 , 常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 , 用力将鼻涕擤出 。 由于孩子的两侧鼻孔都被捏住 , 鼻涕的出路被堵死了 , 便在外力的迫使下向鼻后孔喷出 , 通过咽鼓管而侵入中耳 , 其中的细菌、病毒趁机繁衍而引起炎症 。 据统计 , 大约有1/3的中耳炎患儿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
防范之策
积极防治鼻炎;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孩子一侧鼻孔 , 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 , 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 。 如果孩子鼻腔发堵 , 鼻涕不易擤出 , 可先用小儿专用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 , 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
4、滥用奶嘴
与很多新妈妈一样 , 慧慧也爱用没有奶瓶的“安慰奶嘴”让孩子安静入睡 。 糟糕的是一段时间后 , 孩子莫名其妙地得上了中耳炎 , 迫使她放弃了安慰奶嘴 。
专家分析
在调查了100位半岁到1岁半的小宝宝后 , 专家们发现连续6个月使用安慰奶嘴的宝宝 , 患上中耳炎的几率比不使用者高出30%以上 。 原因就在于:孩子频繁的吸吮动作很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 , 进而引发中耳炎症 。
防范之策
一般半岁后 , 最迟再过10个月就应该让小宝贝停止使用安慰奶嘴 , 妈妈们可以用毛绒玩具来吸引孩子睡前的注意力 , 让他静静抱着入眠 。
5、游泳不当
多多虽刚满6岁 , 但已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下成了游泳高手 , 游泳池里经常可以看到父子俩的身影 。 可前不久多多感觉左耳听力下降 , 且明显疼痛 , 耳朵里像灌了水一样咕噜咕噜作响 , 喉咙也不舒服 。 医生检查后写下了“急性中耳炎”的诊断 。
专家分析
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容易呛水 , 池水趁机通过鼻腔-鼻咽-咽鼓管的途径侵入中耳 , 导致细菌感染而发炎 。 另外 , 池水还可直接流入耳朵 , 感染耳膜 , 进而株连中耳 。
防范之策
选择清洁卫生的游泳池 。 游泳时戴耳罩 , 防止池水流入耳道 。 尽量避免呛水 。
6、乱掏耳朵
andy有洁癖 , 对女儿朵朵的卫生也很讲究 。 除了天天洗浴外 , 还定期给朵朵掏耳朵 。 理由是耳屎不仅脏 , 而且妨碍听声音 , 必先除之而后安 。 终于有一天麻烦来了——朵朵发烧、耳痛 , 患上了中耳炎 。
专家分析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 , 是有生理作用的 , 它充当着耳道“门卫”的角色 , 阻止虫子、脏水等异物入侵;发挥“消声器”的作用 , 防止剧烈声波损伤鼓膜等 。 乱掏耳屎既破坏了它的生理作用 , 解除了耳道的“门卫” , 为细菌随异物潜入中耳开了方便之门 , 又可能损伤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感染 , 并蔓延到中耳发生中耳炎 。
防范之策
耳屎是耵聍腺分泌的 , 一般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 , 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于耳道 , 不必掏挖 。 如果确实过多 , 妈妈们可以为宝宝试一试较为安全的清除办法:
第1步:在孩子临睡前滴入1~2滴耳药水 。 让孩子睡在床上或者抱在你的膝盖上 , 侧着头 , 使得病的耳朵在上面 , 妈妈先将滴耳剂摇晃均匀 , 然后一只手将孩子耳廓轻轻向后下方牵拉 , 使外耳道变直 , 另一只手将药液滴入2~3滴于耳道后壁 , 保持这种姿势2分钟 , 防止药水流出耳外 。
第2步:在得病的那只耳朵里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 。 次日取出耳塞 , 耳屎一般会粘在上面而被清除掉 。 如果耳屎完全没有被清理掉 , 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
7、吸入“二手烟”
3岁的壮壮患上了渗出性中耳炎 , 医生提醒爸爸 , 病因就是他经常在家里“吞云吐雾” , 致使孩子吸入了大量的“二手烟” 。
专家分析
渗出性中耳炎是儿童中耳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 多见于2~6岁的儿童 , 是造成听力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 究其症结 , 就在于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 使中耳内分泌的黏液增加、变稠 , 也使咽鼓管不通畅 , 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 , 听力随之下降 。 时间长了 , 黏稠的积液会造成鼓膜粘连 , 发生传导性耳聋 。
防范之策
爸爸要戒烟 , 至少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吸烟 , 也不要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 , 以杜绝“二手烟”之害 。
- 【小思妈妈营养餐】脆到开口跪,真鱼真虾,宝宝吃多少都放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
- 智灵通妈妈课堂:【专家解析】非常时期,如何帮助孩子做好防护?
- 贴心妈妈■宝宝什么时候用枕头最好?儿科医生:牢记这个时间,有助孩子发育
- 趣儿养母:原创新手妈妈面对宝宝哭常常束手无措,首先如何分辨宝宝的哭声很重要
- [糖果妈妈]原创妈妈给宝宝洗澡像做SAP,爸爸帮忙把娃当玩具,如何洗澡才安全?
- 妖精妈妈育儿经:原创让孩子长高的食物都在这| 营养高于遗传| 再贵也要给孩子吃!
- 「糖果妈妈」原创为什么说春季是孩子的“猛长期”?做好三件事,让娃多长10公分
- 「挚爱宝宝一生」宝宝什么时候用补锌?出现这6个特征,妈妈就要给孩子补锌了
- 「爆炸母婴课堂」“你儿子真帅,一看就是遗传了你的长相”,儿子的长相会随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