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这21段话足以让你在育儿过程深思

最早知道李玫瑾教授 , 是她在网上关于6岁之前孩子一定要管的视频 , 整理了20段最受益的育儿理念和做法 , 望大家能有收获 。

李玫瑾教授 , 1977年就读于人民大学哲学系 , 82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 , 研究犯罪心理学 。 在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 , 李教授发现成年人的很多行为都和早年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 以下是从李教授的公开演讲中整理出来的精彩内容 。

1.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 , 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 , 他就用什么方式对你 。 你尊重他 , 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 , 他就不尊重你 。

2.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 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 , 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 , 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

3.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 孩子也一样 , 未成年时期大体可以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 , 12-18岁叫青春期 , 依恋期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关键期 , 青春期需要一些社会的参与 。

4.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 , 是决定人一生 , 尤其是45岁生活的关键 , 所以人格教育家庭要重视 。

5.一个人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对善待过 , 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

6.孩子一岁以前 , 甚至三岁之前 , 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 。 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 , 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 。 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 , 也叫依恋 , 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

7.有一种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人 , 还有一种人平和大度 , 前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 , 后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