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最常见的反应是?

1.以暴制暴: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 真是个坏孩子!”“再不听话 , 就把你赶出门!”“我不管你了 , 你自己反省反省吧!”这类的恐吓、威胁或是置之不理 , 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 甚至会让他们发生自我攻击或攻击他人的行为 。

2. 屈服孩子情绪:

“宝贝不要哭 , 妈妈给你买巧克力吃!”“别哭了 , 我买给你就是了”用妥协、贿赂的方式息事宁人 , 制止孩子的情绪 , 虽然会取得一时的效果 , 但会让孩子感受到“情绪勒索”的好处 , 以后会变本加厉的用这种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 。

3.男孩子不许哭:

“男子汉大丈夫 , 流血不流泪 , 坚强一点!”“你一个男孩子哭哭啼啼 , 丢不丢人!”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 , 就算是成年的男人也有哭泣的心理需求 。 哭的权利一旦被剥夺 , 孩子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成年男性都有情感障碍的原因 。

4. 给孩子贴标签:

”你真是个粗鲁的坏孩子!”“你真是个爱哭鬼!”“你真是个胆小鬼!”你的这些不经意间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 , 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 ”

5.一味说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 , 你怎么就是不听的话……”家长要明白 , 当一个人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 , 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 , 根本不是讲道理、说教的时机 , 儿童青少年更是如此 。

6. 漠视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