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黄疸“护理攻略”来了!看过都分享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最全黄疸“护理攻略”来了!看过都分享了!

导读

医学上把未满月宝宝出现的黄疸 , 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 多发于出生后的一周内 。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 。 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 。 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 , 如果胆红素太高 , 即“高胆红素症” , 会引起黄疸 。


                    最全黄疸“护理攻略”来了!看过都分享了!

---- 最全黄疸“护理攻略”来了!看过都分享了! //---- http:// //

宝宝的黄疸数值再怎么看?

黄疸的数值其实就是监测胆红素的水平 , 胆红素有两个单位 , 一个是mg/dl , 一个是umol/L , 他们的关系是1 mg/dl=17.1 umol/L 。

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

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即为正常的生理性黄疸 。

黄疸分类

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 病理性的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 但生理性的黄疸只需要护理得当 , 会自行康复 。

1)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大部分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 , 会在1~2周内消退 , 也有很多宝宝会持续1个半月 , 母乳喂养的宝宝 , 黄疸甚至可能持续几个月 。 但如果胆红素急剧上升 , 进入脑细胞 , 造成“核黄疸” , 就会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 。

黄疸增加 , 宝宝是从脸→躯干→四肢、眼睛变黄 。

黄疸减退 , 是从四肢、眼睛→躯干→脸退黄 。

如果你很难判断宝宝的黄疸退没退 , 可以2~5天去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 。 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 , 就说明黄疸不严重 , 大概三、四周黄疸就能完全消退了 。 不过 , 早产宝宝相对要慢一些 。

但是 , 还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宝宝 , 属于“病理性黄疸” , 要警惕了 。

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 , 黄疸症状比较重 , 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 , 而且进展快、持续时间长 。

胆红素会通过血脑屏障 , 损伤神经系统 , 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 导致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严重后果 。

新生儿黄疸了怎么治疗?

大多数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 。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了 。

目前比较公认的黄疸治疗方法为:光照治疗和换血治疗

光照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 , 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 , 以免损伤视网膜 , 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 , 其余均裸露 。 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 , 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 。 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缓解黄疸 , 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你的宝宝用光纤毯(毯式黄疸治疗仪)包裹起来 。 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 , 安全性很好 , 部分婴儿可能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 , 停止照射后即消失 。 照光时注意保护眼睛 。 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 , 但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 , 或者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 , 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

换血治疗用血型匹配的、胆红素水平正常的血液去置换新生儿全身的血液 , 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复杂 , 不良反应也会比较多 。 儿科医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换血治疗的 。


                    最全黄疸“护理攻略”来了!看过都分享了!

---- 最全黄疸“护理攻略”来了!看过都分享了! //---- http:// //

常见黄疸治疗误区

1、新生儿黄疸不用治 , 多晒太阳就可以

晒太阳能帮孩子退黄 , 但小面积的暴露效果很有限 , 大面积的暴露孩子无法保暖 , 所以一般不建议通过晒太阳来给孩子退黄 。 广西有位新生儿黄疸很高 , 医院建议照蓝光 , 但其家长认为“晒晒太阳就好了” , 强烈要求出院 , 后来孩子出现“蚕豆病”险些丧命 , 最终进行了换血治疗才得以痊愈 。

2、多喝白开水/葡萄糖去可以去黄疸

美国儿科医学会表示:明确反对给黄疸婴儿喂水、糖水或者任何非奶类液体 。 因为多喝水不仅不能降低肠道胆红素排泄速度 , 反而会加重黄疸 。 因为消化道充满葡萄糖的婴儿会没有胃口吃奶 , 吃奶次数和量都会降低 , 从而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 除此之外 , 鸡蛋清按摩腰臀、指尖放血、洗中草药水同样是不靠谱的土办法 。

3、用茵栀黄去黄疸

不建议给新生儿吃茵栀黄制剂 。

4、母乳性黄疸需要断母乳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 。 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很常见 , 而且通常没有危害 。 不过 , 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 , 建议你还是暂停哺乳3~5天 , 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 。 这段时间 , 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 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 。 等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后 , 继续给宝宝喂奶了 。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治疗黄疸?

大部分新生宝宝都有黄疸 , 一般是轻微的黄痘 , 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 , 也不会引起什么问题(新生儿黄疸) 。 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 , 当胆红素生成得过快 , 或者当肝脏反应过慢的时候 , 胆红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较危险的程度(病理性黄疸) 。

下面这几种情况可能与其他一些健康问题相关 , 建议果断咨询医生:

  • 早产宝宝黄疸较高 。
  • 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胆红素水平偏高(新闻中的新生宝宝的情况) 。
  • 宝宝在短期内(如一两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 , 宝宝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
  • 出生后的24小时内 , 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 。
  • 母亲是O型血 , 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亲是Rh阴性血 , 宝宝是Rh阳性血 ,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
  • 宝宝手心及脚底心的皮肤呈黄色 。
  • 宝宝黄疸为暗黄色 , 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 。
  • 如果胆红素水平是在出生后的三、四天缓慢上升 , 那么宝宝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 , 通常是无害的 。

总结

因为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 所以很多家长会特别着急 , 总想着通过药物快点让宝宝退黄 。 其实 , 坚持母乳喂养或是光疗都比用药更有效!即便是因为母乳而引起黄疸的话 , 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 , 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 , 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 , 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

再次提醒 , 宝宝出生后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 , 有助于加速胆红素排出 , 预防早发性黄疸 , 因此 , 即使是母乳喂养引起的晚发性黄疸 , 综合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 , 也没有必要停喂母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