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 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 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 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http:// //

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 , 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 , 对孩子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 许多孩子接触手机后 , 瞬间沉迷 , 令老师和家长非常担忧 。

关于手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 近日看过国外一则这样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 , 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100名孩子 , 将他们分成了两组 , 其中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 , 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 , 然后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调查 。

10后 , 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 , 另外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 , 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 。 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 , 有16位获得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

此消息一出 , 进一步引发了家长对孩子沉迷手机的焦虑 , 孩子和家长关于“手机”引发的矛盾 , 更是越演越烈 。

2018年8月28日 , 鲁西北一9岁男孩因沉迷某款游戏 , 竟在深夜割腕自杀 , 并在遗书中强调:我会满血复活 , 重新归来 。

同年8月 , 南京市一初中生小浩因沉迷手机不愿写作业而和父母起争执 , 父亲为了教训他 , 把手机砸坏 , 结果小浩一气之下 , 离家出走 。

2018年8月13日 , 杭州一12岁男孩小周10天内在游戏中花掉10万块 , 而这笔钱是他外公做手术的救命钱 。

孩子沉迷手机一直是困扰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 , 虽然很多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 , 但是孩子对于手机的热情并没有减退 。 所以除了学校 , 家长也应该重视帮助孩子早日摆脱沉迷手机的问题 。

首先家长就要明白孩子与手机的接触是难以避免的 。 现在手机泛滥 , 作为家长 , 就算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 , 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 , 迟早有一天 , 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 , 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 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http:// //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 , 家长就用强硬的态度禁止孩子玩手机或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沉迷手机吗?

但是无论是将孩子的手机没收 , 将游戏卸载 , 发现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 还是父母奈何不了解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 , 只好举白旗投降 , 听之任之 。 以上其实不管是哪种方式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不利的 。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 , 但是付出的代价很大 , 首先孩子会因为你的强硬态度 , 对父母产生怨恨 ,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自身自律精神的发展 , 因为孩子不会善罢甘休只要逮到机会就会去赶快玩 。 这样的孩子也容易欺骗父母 。

第二种选择投降的家长 , 会让孩子更加为所欲为 , 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威胁父母 , 甚至控制父母 。 这些孩子往往易怒 ,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 自私自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 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http:// //

所以在限制孩子玩手机方面建议父母这样做!

实践证明 , 事先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容易实施 , 所以针对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 , 这里建议妈妈和孩子“约法三章” 。 让孩子明白玩游戏可以 , 但是要遵守规定 , 一旦违法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 , 还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参与感 , 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 , 成功率也高 。

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 , 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 , 对于自己制定的方案他会有更强的执行力 。

不过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 , 要注意下面四点:

一: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之后 , 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测量 。

二:要清楚的告诉孩子完成约定和没有完成约定的得失法

逆向思维多肯定少否定 , 比如:你完成了约定 , 可以去看一场电影 。 而不是说:你不能完成任务就不能看电影 。 两种说法同样的意思 , 但是前者就可以引导孩子往积极方面走 , 完成目标可能性更大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原创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 , 10年后差别这么大!家长要重视 //---- http:// //

三:要把口头约定书面化 , 张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时刻提醒孩子 , 约束自己的行为 , 当孩子完成约定时 , 家长也要及时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 没有完成约定时也让孩子承担后果 。

四:约定要多参加孩子的意愿

在约定的过程中 , 要尽量的吸取孩子的意见 , 千万不要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面的命名 。

对于孩子的教育 , 都应该建立在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