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10个妈妈有9个都搞错!一分钟教你区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10个妈妈有9个都搞错!一分钟教你区分

宝宝便便问题 , 也是个大问题!

最近 , 经常有宝妈在后台提问:小编 , 我家宝宝不拉大便 , 便秘好几天了 , 怎么办呀?

脐妈能感受到妈妈面对不拉便便的宝宝时 , 满满的焦虑感 。 其实 , 宝宝不拉便便 , 除了是便秘 , 那还有可能是攒肚 。


                    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10个妈妈有9个都搞错!一分钟教你区分

---- 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10个妈妈有9个都搞错!一分钟教你区分 //---- http:// //

可很多妈妈并不知道什么是攒肚 , 因此常常把它误认为是宝宝便秘 。 其实 , 二者有区别 ,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

攒肚和便秘的区别 , 妈妈必知

◆ 什么是攒肚?

母乳喂养的宝宝2~3天甚至一周左右不排大便也无痛苦表现 , 待到排便仍为黄色软便 , 无硬块 , 量有多有少 , 这种现象称为攒肚 。

◆ 什么是便秘?

婴幼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 , 有大便干燥 , 隔时较久 , 大便较硬 , 且宝宝排便时脸憋得通红 , 排出困难费力等症状 。

简单来看 , 攒肚和便秘都会出现几天不排便的现象 , 但是它们还有更细致的区别:

攒肚

便便性状:便便次数减少 , 但大便的性状依旧为稀糊状 , 排便不费劲 。

发生时间:常发生宝宝满月之后 , 2~6个月 。

精神状态:精神、食欲、睡眠等一切都正常 , 不受干扰 。

是否治疗:不需要特殊治疗 , 但也可以尝试给宝宝按摩 。

便秘

便便性状:便便次数少 , 便便干、硬 , 排便费劲 , 容易憋红脸 , 或拉出血丝 。

发生时间:出生后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

精神状态:可能睡不好 , 食欲不佳 , 便便时容易哭闹、烦躁不安 。

是否治疗:可尝试按摩、食疗 , 或使用开塞露等 。

总的来说 , 只要宝宝排便不干结、不难受 , 精神状态好 , 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攒肚了 , 妈妈无需太过担心 。

攒肚时 , 促进排便的方法

有50%~60%的宝宝会发生攒肚现象 , 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比较常见 ,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

因为宝宝满月之后 , 消化能力提高 , 能对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 , 剩下的残渣并不多 , 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 , 所以宝宝排便的次数也会有所减少 。

宝宝发生攒肚 , 其实也说明了妈妈的母乳质量好 , 宝宝的消化能力也很好 。

要改善宝宝攒肚的现象 , 可以尝试:

(1)给宝宝的腹部做按摩

用手掌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 , 以肚脐为中心 , 顺时针旋转按摩10次 , 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 , 反复进行3回 , 帮助宝宝促进肠道蠕动 。

(2)适当增加奶量

如果宝宝攒肚时间为4-5天左右 , 甚至更久都没有排便 , 可考虑是喂养不足导致的 , 可尝试增加喂奶次数 。

如何改善宝宝便秘?

宝宝便秘 , 除了排便困难 , 还容易影响睡眠、食欲、以及精神状态 , 不利于生长发育 。

宝宝便秘时 , 千万不要这么做

1、吃香蕉缓解便秘 ×

膳食纤维有利于软化大便 , 促进排便 。 但是 , 香蕉中的膳食纤维并没有多到惊人 , 反而低于大多数的谷类蔬菜 。 另外 , 香蕉的果糖含量虽然高于平均 , 但仍然不具备通便能力 , 反而对缓解腹泻有帮助 。

2、吃蜂蜜缓解便秘 ×

蜂蜜在酿造、储存、运输的过程中 , 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 , 婴儿的肝脏的解毒功能较差 , 少量的肉毒杆菌就能导致他们中毒 。 因此至少要1岁后 , 才能少量逐步让宝宝尝试吃蜂蜜 。

3、喝果汁、菜汁缓解便秘 ×

许多妈妈习惯给宝宝喝果汁和菜水 , 但其实这些东西对宝宝有害无利 。 母乳喂养的宝宝反而因为果汁菜水的味道比较浓 , 偏爱有味道的食物 , 不利于宝宝的母乳喂养 。 另外 , 宝宝还有可能因为习惯喝果汁和菜汁 , 而不喜欢喝白开水 , 不利于以后的喂养 。

便秘时 , 促进排便的4个方法

1、调整配方奶粉的冲泡

奶粉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便秘 , 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给宝宝冲泡的奶粉没有按照说明书冲泡 , 泡得太浓了也会引起宝宝便秘 。

2、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

已经添加辅食了的宝宝 , 如果出现便秘 , 那么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增加一些高纤维的食品 。 比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又或者能促进排泄的水果 。

3、平时应该多运动

运动量不够也会导致排便不畅 , 所以小宝宝多鼓励爬坐翻走 , 大孩子就要多加入一些户外运动了 。 平时还可以帮助宝宝做一些腹部按摩 。

4、使用其他科学方法治疗

比如 ,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 , 不建议自己使用(开塞露刺激性较强 , 容易导致依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益生菌等等 。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来源:快乐妈咪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