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咬字不清 警惕构音障碍


6岁咬字不清 警惕构音障碍

----6岁咬字不清 警惕构音障碍//---- http:// //

图@视觉中国

医学指导/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吴奇、主治医师刁峰萍

不少孩子在刚开始学说话时 , 由于发不出“g”的音 , 会出现类似把“哥哥”说成“dēdē”的情况 。 可是 , 如果到了4岁 , 还是会把“哥哥”说成“dēdē” , 或者到了6岁以后 , 遇到“g、k”发音时还是咬字不清、刻意回避或找替代词 , 或者出现其他咬字不清的情况 , 都说明孩子可能出现了“构音障碍” 。

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 , 不少家长都非常关注宝宝生长发育中的“里程碑” , 如“三抬(头)七坐八爬”等 。 然而 , 语言发育中“构音”里程碑 , 却不是太为人所知 。 专家提醒 , 孩子学会说话了未必就代表以后能够“伶牙俐齿” , 构音障碍属于沟通障碍的一种 , 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和社交造成影响 , 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咬字清晰程度 , 当发现构音能力发展和年龄发展不相符的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干预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伍仞 通讯员李玉红

会说话未必“万事大吉”

咬字不清影响心理社交

语言能力是最受家长关注的孩子发育能力之一 。 “我家孩子8个月会喊‘妈妈’”“一岁多就会背古诗了”类似的例子常常让家长感到欣慰 。

有的家长会认为 , 类似把“哥哥”说成“dēdē”的情况并不要紧 , “小孩子说话不都是这样的吗?挺可爱的呀!大一点就好了 。 ”然而 , 孩子会说话了 , 不代表就“万事大吉”、语言能力没问题 , 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自动”变得伶牙俐齿 。 咬字含混不清的阶段假如持续时间太长 , 可能是需要关注和干预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