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母亲抱的不仅是孩子,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每个母亲抱的不仅是孩子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 每个母亲抱的不仅是孩子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 http:// //
作者:陈燕
由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gzs)
---- 每个母亲抱的不仅是孩子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 http:// //
看着心理问问的问题 , 特别有画面感:似乎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坐在我的面前 , 眉头紧锁 , 急切、无助地述说着自己的腰疼症状 。 言语切换、神情没落时又不经意流露出对被冷落在襁褓中的女儿的愧疚 。
感受着这样的画面 , 似乎我的心更牵挂着的 , 是眼前的这位妈妈 , 而不是嗷嗷待哺的女儿 。 她对自己腰疼的全神贯注 , 把我的注意力也拉扯了过去 , 使得我想关心她、想帮她理解关于腰疼的一切——我想 , 这便是腰疼以及其他躯体疼痛在人际互动中所起的作用 。
那便是躯体上的疼痛 , 潜意识里呼唤的是他人对自己在心理上的疼爱 。
1
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的话 , 就可以找人诉苦、找医生求助 , 痛苦的感觉总会引人同情;如果身体无恙 , 或许就不会有人特地关注自己了吧 。
---- 每个母亲抱的不仅是孩子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 http:// //
特别是在产后这段时间 , 经历了身份的转变以及随之带来的关注度的落差:产前自己是被人悉心照顾的人 , 产后女儿成了更需要被悉心照顾的人 。
在这样的情境刺激下 , 曾经被压抑掉的被人疼爱的需求就容易再度浮出水面:“女儿这么小 , 两个月不到 , 需要我照顾 。 我知道 , 但我内心的小孩也需要被人照顾啊 。 当我像我女儿这么小的时候被好好地关爱过么?”
如果只是简单地意识到自己有着被人疼爱的需求 , 情况会简单得很多 , 人间也便会到处是和谐之景 。 难就难在 , 成年人被压抑掉的需求 , 往往是个尚未愈合的伤口 , 结着多年的老痂 , 不碰不会流血 , 一碰就会作痛 。
这一痛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 成长历程中的各种冲突、感受蜂拥而出 , 比如“我是老大 , 我怎么可以和弟妹们抢爸妈的关注度” , “我内心对疼爱的需求 , 不能让别人知道 , 太羞耻了 , 相当于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当众暴露” , 再或者“被人疼爱是有代价的 , 不知对方需要我做些什么 , 太危险了” 。
于是夹在了需要被人疼爱和害怕被人疼爱之间 , 称之为“冲突” 。
心身一体 , 冲突中的各种感受本就容易引起躯体化症状 , 而精神分析诸多理论中的自我心理学以一个更加象征化的方式理解躯体化症状 , 称之为“妥协形成”——腰疼一方面确实让自己获得了被人关注的机会 , 另一方面又让自己陷入疼痛之中 , 好似自己被人关注的念头是个坏念头 , 需要以疼痛的方式被惩罚一下 。
痛并快乐着 。 这样冲突的两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被关注、不能被关注 。 这或许是种平衡 。 心灵也在这被动的平衡中失去了自由 。
如果这位妈妈有机会知道 , 自己为何在孩子两个月大时那么关注腰疼 , 知道了腰疼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 与之相关的冲突是什么 , 并进一步知道冲突来自于过往的一些创伤体验 。
曾经所恐惧的、害怕的不一定会在现在的人际互动中重现 , 那她就能慢慢接纳自己的心理需求 。 并用一种更加现实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 比如不是通过腰疼的方式来寻求他人关注 , 而是更加直接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分担内心忧愁 。 这个过程写出来很容易 , 实现的过程要曲折、漫长得多 , 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头脑层面的知道 , 而是根植于情感层面的触动 。
2
进一步地 , 再回到妈妈的留言上:“我现在腰疼 。 我就特别的害怕 , 怕死 , 还是怕什么我不知道 , 就是特别慌 。 我去医院看医生 , 买钙片 。 做锻炼 , 关注一切跟腰疼有关的内容 。 还是内心好恐慌 。 ”——这位妈妈的腰疼除了带来“疼”之后 , 还充满着慌乱感 , 似乎自己马上就要破碎了 , 就要死了 , 得四处寻找援助、采取行动把自己稳定住 。
这似乎又比冲突深了一个层次 , 威胁到一个人的自体巩固程度 。 用比一个比喻来解释下何所谓“自体巩固程度” , 比如当我们站在悬崖边往下探望时 , 会感觉到头晕脚软、内心慌张 , 心里无暇顾及其他 , 只想抓住旁边的护栏 , 此时的自体感就是被撼动的 , 是不巩固的 。
这让我也联想到 , 当大人抱着婴儿的姿势比较松散时 , 婴儿的双手腾在空中慌乱抓取的场景 , 不也是同样的慌乱 , 象征着脆弱生命的死亡恐惧么?
---- 每个母亲抱的不仅是孩子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 http:// //
所以 , 不知这位妈妈是否经历过早期的创伤 , 当然这只是个猜测 , 因为婴儿歇斯底里的哭声会唤起我们自己早年作为婴儿的原始体验 , 同样也可能会带出早年的创伤感受 , 关乎一个人能否生存下去的感受 , 关乎一个人的自体巩固感 。
和腰疼相关的一切救护措施便是妈妈能抓住的悬崖护栏 , 抓住它 , 就不用腾出双手照顾年幼女儿了 , 也就可以回避掉面对脆弱生命所激发出的感受了 。
3
从这个角度出发 , 妈妈的自我洞察和调整或许还稍显单薄 , 还需要家人朋友更多的情感支持 。 能抱起婴儿的不仅是身体意义上的母亲 , 更多的是心理意义上的母亲 。 这位妈妈面对嗷嗷待哺的婴儿时 , 或许自己内心也会退回到一个婴儿的状态 , 这时需要有丈夫或其他家人朋友参与进来 , 形成更大的容器 , 在心理疏导、婴儿养育、妈妈腰疼看病上给予更多的主动关注 。
回头看妈妈的留言 , 只提到了自己、医生和孩子 , 其他人去哪里了?如果说文字反应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那么这个内心世界还蛮孤独的 。
婴儿是母亲的镜子 , 给了母亲第二次回看自身的机会 。
每个母亲抱起的是婴儿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 。
愿母亲和婴儿都有个温存的怀抱 。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gzs)少点内心的冲突 , 多点精神的自由 。 原文标题《每个母亲抱起的是婴儿 , 也是曾经年幼的自己》转载已获授权 。
编辑:王亚
- 【淘妈育婴】原创家有“小夜猫”,熬坏了老母亲?何不试试这些方法
- #全知社会#婴儿出生半月多一家三口被确诊 母亲先治愈出院
- 【简单心理】伟哥可能引发视觉障碍,以及,一位母亲见到了逝去的女儿 | WEEKLY
- #微商好产品网#孩子更应该注重母亲的更年期
- 【享受诗与远方】原创“儿子要挺住”!90岁母亲守护64岁儿子,独自一人看护5天5夜
- 仨妈四个娃:每个有娃的家庭都应该有这个清单!快来查缺补漏!
- 「无锡都市频道」泪目!武汉90岁母亲照顾64岁儿子:我无所谓了,卖房也想让儿子活命
- 「逍遥良民」得流感不吃药,美国母亲网上找偏方导致自己4岁儿子死亡
- 「小宋和小宝」宝宝以后聪明不聪明,看手部发育就明白,每个月的表现都不同
- 「经济观察报」李文亮母亲:儿子忠于职守不会撒谎 遗憾未能见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