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宝宝”求生历险记:出生时仅800克 经救治后体重7斤半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巴掌宝宝”求生历险记:出生时仅800克 经救治后体重7斤半

  4月4日 , 是小亮亮来到这个世界的第98天 , 体重7斤半 。 这个重量 , 对于出生时仅800克的她来说 , 是一个“像彩虹一般的数字” 。

黑乎乎、只有手掌那么大、连眼睛都睁不开 , 是父亲宁先生对女儿的第一印象 。 那一刻 , 他说“心都要掉了” 。 出生后 , 小亮亮便住进了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 第一次睁眼、第一次手舞足蹈、第一次浅笑……成为了她生命历险中的美丽符号 。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 , 小亮亮达到早产儿出院标准 。 “出院那天 , 看着她被爸爸抱在怀里 , 我们心里特别地满足和高兴 。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刘瑾说 。

出生时只有成年人巴掌大小

2018年12月26日 , 在隆回老家待产的张玲(化名)毫无征兆地出现临产反应 , 此时孕周不到27周 。 “等我赶到家 , 她肚子已经痛得不行了 。 ”丈夫宁先生回忆 , 当时他赶紧把妻子送到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次日 , 张玲顺产了一名女宝宝 。 因为早产 , 孩子出生时体型很小 。 “只有成年人手掌一般大 , 体重仅有800克 。 ”刘瑾介绍 , 当时孩子有缺氧窒息的情况 , 四肢松软 , 身体发干 。 宁先生是全程陪产的 。 他说 , 见到孩子的第一刻“心都要掉了” 。 “黑乎乎的 , 身体发紫 , 看起来感觉好像没什么希望了一样 。 ”

小亮亮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便是“呼吸关” 。 “孩子出生时几乎没有什么自主呼吸 , 我们需要给她进行呼吸支持 。 ”刘瑾主任说 。 因为是早产儿 , 小亮亮的皮肤嫩薄 , “血管跟头发丝一样细” 。 之后 , 接上有创呼吸机 , 小亮亮才慢慢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呼吸 。 “肤色开始红润了 , 不像之前发紫、干巴巴的了 。 ”刘瑾说 。

由于孩子一出生就严重感染 , 加上早产儿免疫力低下 , 所以她还需要接受感染关的严峻考验 。 “她的母体条件不好 , 有宫内细菌感染 , 所以要给她进行抗菌治疗 。 ”刘瑾说 。 在这个阶段 , 小亮亮终于第一次睁开了小眼睛 , 开始观望这个她一出生就被善待的世界 。 “我们发现她睁眼后 , 都特别兴奋 , 内心就是一种满足感 。 ”责任医生罗勇说 。

通过脐带进行静脉营养输入

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每一天 , 小亮亮都在反复经受多重关卡的考验 , 营养关便是另一道 。

脱离母体后的小亮亮无法马上实现能量自给 , 医护人员便给她打造了一条生命通道 。 “在孩子出生时 , 我们就留了一截脐带做置管 , 通过它来进行静脉营养输入 , 几天后又做了深静脉置管 , 用来给她输入和供给营养 。 ”刘瑾说 。

在闯营养关的过程中 , 小亮亮先经历了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体重下降 , 之后才会进入体重回升期 。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 , 小亮亮开始以每天10克至15克的速度长体重 。 终于 , 2月23日这天 , 她自己可以进行全量的胃肠内营养 。 “跟出生时的小不点完全不一样了 , 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 ”刘瑾说 。

随着体重的上涨 , 小亮亮也不“老实”了 , 开始在保温箱手舞足蹈 , 也有力气转动小脑袋 , 直直地观察四周了 。

心愿

取名“小亮亮”就是一份希望

4月4日 , 宁先生高兴地告诉采访人员 , 小亮亮现在已经快7斤半了 。 “在家里很活泼 , 喜欢睡觉 。 ”他说 。

回忆起女儿在医院经历的那74天 , 宁先生觉得“又心酸 , 又很幸运” 。 “第一眼看到女儿 , 那么小 , 大概跟我手掌一样大 , 心情很低落 。 ”他说 , 女儿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后 , 他只能在规定时间看望女儿 , “开始是隔着玻璃 , 远远地看 , 第一次去看她时 , 她躺在保温箱里都不怎么动 。 ”

第三次去看时 , 女儿的小手一直在动 , “就感觉她在对着我跳舞 , 心里一下又有了希望 。 ”宁先生说 , 女儿住院治疗期间 , 最让他感动的是医护人员 , “他们经常安慰我 , 还拍下孩子的视频和照片放给我看 , 很谢谢他们 。 ”

出院那天 , 是宁先生第一次抱自己的女儿 , “我就在心里说 , 这一路太不容易了 , 今后我会好好陪伴她长大成人 。 ”他说 , 女儿小名叫“小亮亮” , 是妻子取的 , 代表着希望、光亮 , “这也是我们对女儿的期许 。 ”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 刘双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