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七招儿 轻松撂倒睡渣娃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教你七招儿 轻松撂倒睡渣娃


                    教你七招儿 轻松撂倒睡渣娃

---- 教你七招儿 轻松撂倒睡渣娃 //---- http:// //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 宝爸宝妈们有没有发现 , 宝宝的精力总是特别旺盛 , 尤其到了睡前更是折腾来折腾去的 , 不肯好好睡觉 。 不少家长都跟宝宝上演过各种“睡前大战” 。

其实 , 在儿童阶段 , 普遍存在睡眠问题 , 且年龄越小睡眠问题发生率越高 。 其中 , 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入睡困难、昼夜节律紊乱和频繁夜醒等 。 据统计 , 大约28%-40%的婴儿存在着睡眠问题 。

今天 , 专家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宝宝的睡眠问题 , 教你几招 , 帮“睡渣”宝宝尽快开启“睡眠模式” 。

“卧倒”20分钟还精神 就叫入睡困难

一般而言 , 入睡困难是指从婴儿准备入睡到进入睡眠状态时间超过20分钟 。 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儿童从晚上八点上床 , 在床上折腾两三个小时还没有入睡 , 而家长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昼夜节律紊乱 , 简言之就是黑白颠倒 , 白天睡得多 , 晚上睡得少 。 有些婴儿一个月就表现出白天爱睡觉 , 晚上睡得少 , 大一点儿的孩子更多表现为晚上睡得晚 , 早晨起得晚;频繁夜醒一般是指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夜间醒来两次或两次以上 , 而研究表明 , 夜间连续睡眠更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

儿童睡眠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 , 积累下来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 。 睡眠问题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 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 特别是身高的增长;睡眠问题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 特别是认知和记忆力的发展;睡眠问题还会影响儿童心理发展 , 导致孩子兴奋、易怒、焦虑、多动等;有睡眠问题的孩子免疫力降低 , 代谢紊乱 , 孩子爱生病 , 肥胖发生率更高 。

宝宝到底怎样才算睡饱觉?

专家建议 , 给宝宝优质睡眠 , 请从0岁开始 。 那么正常儿童的睡眠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是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 , 儿童所需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 , 那么 , 我们的宝贝到底一天需要睡多长时间?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 , 该指南建议:0-3个月婴儿每天睡眠13-18个小时 , 4-11个月婴儿每天睡眠12-16小时 , 1-2岁幼儿每天睡眠11-14小时 , 3-5岁儿童每天睡眠10-13小时 。

在这里 ,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 , 指南给的是一个范围 , 而不是一个固定值 。 因为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 每一个孩子的睡眠时间都有自己的特点 。

第二是睡眠节律:儿童睡眠的昼夜节律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 , 在3个月前 , 特别是新生儿期 , 宝宝饿了就醒 , 饱了就睡 , 多无明显昼夜节律 。 随着年龄增长 , 白天睡眠逐步减少 , 夜间醒来次数减少 , 到4-6个月的时候 , 生物钟开始建立 , 多数宝宝夜间逐渐不再需要进食 , 可以睡整宿觉了 。 到一岁左右宝宝白天只需睡两个小觉;四岁时 , 只需在午后睡一个多小时即可 , 有很多孩子甚至不需要午休 。

太兴奋 吃过饱 四大因素扰清梦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不睡觉的几种原因 。

生理因素: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 , 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 , 易兴奋 , 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宝宝不睡 ,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 ,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 , 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 。 另外白天睡得过多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白颠倒”了 。 宝宝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 要慢慢纠正 , 不能急于求成 。

进食过饱:古人云:“胃不合 , 卧不安” 。 有的妈妈不管宝宝饿不饿 , 睡前总要给加餐点心 , 导致宝宝感到不舒服 , 影响睡眠质量 。 醒后年轻的妈妈又立即用奶去安抚 , 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

环境因素:宝宝在睡觉时 , 室内光线过强 , 家人在看电视及大声谈话说笑均会干扰宝宝的正常睡眠 。 或被子盖得太厚太重 , 这都会造成孩子睡觉时过冷或过热 , 引起幼儿烦躁不安 , 也是无法睡觉的常见原因 。

兴奋过度:有的宝宝白天或睡前游戏玩耍过度 , 或听了、看了惊险故事、电视 , 常可造成幼儿入睡困难 。

七个妙招儿 开启宝宝“睡眠模式”

以下给家长们推荐七个方法 , 陪伴宝宝安静入睡 。

1.日常活动量的增加

若宝宝在睡前精力充沛 , 不愿早睡 , 那么白天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他的活动量 , 让他玩得有点疲劳 , 但在入睡前则应让他静下来 , 不要过分兴奋 , 这样就有利于入睡 。 切记不要养成“黑白颠倒”的陋习 。

温馨提示:睡前不给婴儿吃得过饱或过少 , 以免因胃肠不适或饥饿而影响睡眠 。

2.细心观察了解宝宝

在宝宝有睡意的时候 , 会发出相关的行为 。 比如:揉眼睛、打呵欠等 , 建议妈妈要持续观察3-5天后 , 明白宝宝的生理作息时 , 再来制定出适合的睡觉时间 。

温馨提示:当宝宝培养出自行入睡的习惯后 , 即可更快获得效果 , 家长也可免除挫折感 。 尽量将宝宝睡眠与家庭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

3.温馨舒适的环境

室内光线要柔和:建议妈妈能利用明亮和昏暗的光线对比 , 来使宝宝辨别醒着以及入睡的环境差别 。 在午睡时 , 可将窗帘拉上以减少光照程度 , 晚上则将室内灯光关掉 , 只留一盏小夜灯提供夜间使用即可 。 为宝宝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 使其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

室温保持在20℃左右是最为理想且舒适的温度 。 另外要提醒家长 , 别让宝宝穿着太多的衣物 , 避免因为流汗所造成的不舒适 , 而使睡眠受到影响 。

安静的睡眠环境:在睡觉前的一小时 , 要尽量让家中维持宁静的氛围 , 如果妈妈没有一起入睡 , 更要降低声响以免破坏宝宝的睡眠 。 不用在宝宝睡觉时 , 刻意创造绝对安静的空间 , 以防养成小孩对杂音的敏感程度 。

4.规律的养成

在宝宝睡前的一小时左右 , 即可开始进行一连串的活动 , 比如:吃奶、刷牙、换穿睡衣、说床边故事、听音乐、说晚安等等动作 , 养成良好的规律 , 使宝宝自然而然培养入睡认知习惯 。

5.舒缓的音乐和故事

播放舒缓的音乐或叙事性的内容相对平缓的故事 , 建议可以在孩子入睡以前 , 播放较为轻柔舒服的乐曲 , 营造愉悦的睡眠气氛感 。

多数的宝宝都会喜欢听爸爸妈妈的声音 , 特别是妈妈 。 所以在宝宝睡前 , 可以为他唱摇篮曲或者在耳边轻语 , 使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情境中入睡 。

6.心爱物的陪伴

妈妈在培养宝宝自己入睡时 , 可选择较为柔软的、宝宝喜欢的、干净卫生的玩偶或小被子当作宝宝的安抚替代物 。

温馨提示:假若太过于依赖某个物品 , 之后很有可能要再次面临戒除依赖物品的相关问题 。 尽量不要养成习惯 。

7.轻柔的安抚

宝宝需要的是妈妈的关怀 ,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宝宝的心理有良好的帮助 , 但安抚方法要朝着协助宝宝慢慢习惯自己入睡的方向进行 。

建议家长 , 在宝宝要入睡前或睡眠中醒来时 , 能利用缓慢且温柔的办法轻拍或者按摩宝宝的身体 , 有助于稳定其情绪 , 并且较为快速进入睡眠 。

文/赵建玲 (东城区卫生局第一幼儿园)

陈彤颖 (顺义妇儿医院儿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