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 , 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http:// //

图片源自东方IC

我们应该都听过小鹰学飞的故事 。 大多是鹰妈妈在悬崖峭壁上狠命的一推 , 小雏鹰在坠落的过程中拼命挣扎 , 终于换来展翅翱翔的快乐与自在 。

道理浅显易懂 , 只是我们身为人母 , 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像鹰妈妈那般决绝 , 有没有这“临门一脚”的果敢 。

其实作为宝宝来讲 , 与妈妈“同为一体”到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的过程 ,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 中间多需要磨合和历练 , 然后才是成长 。


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 , 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http:// //

图片源自东方IC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心理学家给小猴子一些木块 , 让它用木块换糖吃 。 换到后来 , 木块用完了 , 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 。

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决定呢?即便是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吃吧!

原因在于 , 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 。 而人则不同 , 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 , 人有自我意识 。

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


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孩子与父母从“同为一体”到“独立个体” , 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http:// //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