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成孩子睡不够8小时,你家娃睡够没?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近8成孩子睡不够8小时 , 你家娃睡够没?


                    近8成孩子睡不够8小时,你家娃睡够没?

---- 近8成孩子睡不够8小时 , 你家娃睡够没? //---- http:// //


                    近8成孩子睡不够8小时,你家娃睡够没?

---- 近8成孩子睡不够8小时 , 你家娃睡够没? //---- http:// //

热点站站队

扫码参与投票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 主题是“健康睡眠 , 益智护脑” , 呼吁大众关注睡眠、保护心脑 。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 , 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 , 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 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 南都N D X实验室发起了“超六成青少年睡眠不足8小时 , 你家孩子睡够了吗?”的热点站站队互动 , 78 .7%的受访网友表示 , 自家的孩子没有睡够8小时 。

“从我的睡眠门诊来看 , 我们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更多的是被抑郁、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等原发疾病以及电子产品在剥夺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潘集阳教授表示 。

孩子被作业剥夺睡眠?

纠正孩子的态度提高作业效率

在此次南都发起的网络站队中 , 不少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的睡眠不足 , 是因为作业多 , 孩子写得不快 , 所以经常不能早睡 。

网友“莽莽林海”说 , 每科老师都觉得作业不多 , 都可以在一小时左右完成 , 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历史9门课 , 还有一些手工制作、生活实践、体育运动 , 加起来数量就很多了 。

网友“U嘛”也说 , 如果完全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 , 估计得到晚上10点 , 然后再洗澡 , 孩子还想玩一会 , 就要11点才能睡觉 , 第二天还得早起到校早读 , 孩子睡眠严重不足 。

不过 , 也有家长表示 , 这跟孩子的自觉性有关系 。 家长林女士说 , 她发现虽然各科老师都有布置作业 , 看似很多 , 但其实还是能完成的 。 “曾经有一次 , 孩子还没开始做就说作业很多 , 这会说要上厕所 , 那会又说要喝水 , 就是不动笔 。 ”林女士说 , 当时在她监督下 , 孩子一小时内已经完成了所有作业 , “关键是要纠正孩子应对作业的态度 , 拖拖拉拉又不专心 , 凌晨也做不完 。 ”

潘集阳据此表示 , 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 未成年人对于睡眠的需求量 , 应该是在成人的基础上多出一个小时的 。 如果说成人的科学睡眠时间是7.5小时 , 那么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则需要达到8.5小时 。 “青少年长期缺觉 , 肯定对身高、智力都有一定的影响 。 比如会导致注意力缺失 , 认知功能下降 , 学习变差 , 情绪上易怒 。 ”

但对于睡眠门诊中出现的被作业剥夺睡眠的孩子 , 现代医学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应对方案 。 “倒是美国的一个研究报告值得我们借鉴 。 ”潘集阳表示 , 美国睡眠领域的研究发现 , 在对同一个学校孩子进行的对照中可以发现 , 每天早上9点上学的孩子 , 要比8点30分上学的孩子平均分高出1.5分 , 而8点30分上学的孩子则比8点上学的又平均高出1分多 。

“从人体的生物节律来说 , 我们的孩子上学时间还是有点早了 。 8点上课 , 往往7点就要起床” , 潘集阳表示 。

被电子产品、网络剥夺睡眠

解决方案只能是“断网”

潘集阳表示 , 睡眠具有巩固记忆、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功能 。 睡觉时大脑并非进入“关闭”模式 , 大脑仍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

在互联网时代 , 全民熬夜 。 手机 , 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活、睡眠带来新的挑战 。 加班熬夜、刷手机熬夜、狂欢熬夜、习惯性熬夜等等情况屡见不鲜 。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 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 , 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38% , 高于世界的27%比例 。 “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 , 不仅影响成人 , 其实也影响孩子 。

在潘集阳的门诊中 , 类似因网瘾、电游而严重影响睡眠的少年、儿童也很常见 。 对于这一类孩子的睡眠 , 睡眠门诊同样能够给予的解决方案不多 。 “很多家长都自行总结出了一套断网、断电子产品的解决方案 。 只要不引起孩子过激的反对 , 这不失为一个方案 。 ”

潘集阳表示 , 电子产品对睡眠、精神的影响不言而喻 。 电子产品生产商韩国三星曾专门做过一个研究 , 睡前看两个小时智能手机的人 , 不论成人、孩子其第二天的警觉性会降低、过度嗜睡、疲劳 , 甚至紧张焦虑情绪明显增加 。

“其实之前美国哈佛大学的入校生来源数据调查比较有代表性 , 比如一半以上的哈佛新生没有推特(欧美国家的网络社交工具) , 超过80%的新生不用Facebook(另一种社交工具) 。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 学习优秀的孩子其实都是会屏蔽这些成瘾性社交工具的 。 ”

患有影响睡眠的原发疾病

要及时就医诊治

15岁的张同学 , 是潘集阳接触的另一大类睡眠剥夺少年儿童 。

年仅15岁的张同学 , 上课打瞌睡3年多了 , 处在高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她近半年还会因为走着走着就睡着而摔倒 。 在进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潘集阳教授的诊室前 , 她和家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有“发作性睡病”这么一种怪病 。 孩子的睡眠出了问题 , 但出问题还是有迹可循 , 能够对症治疗的 。

她从小学5年级开始 , 上课经常打瞌睡 , 上初中后情况加剧 , 即使是课程感兴趣也控制不住瞌睡 。 近半年只要大笑则诱发无力 , 在食堂吃饭 , 听到同学讲笑话 , 双手立马无力 , 拿不住筷子 , 或无法笑出声 , 身体还会突然倒下 , 恢复到正常情况需要近一分钟 。 她本人也纳闷 , 晚上感觉睡眠质量挺好 , 怎么白天还是有强烈的睡意?曾到当地医院就诊 , 具体病因不详 , 因严重影响学习 , 多次想放弃学业 。

张同学的Epw orth嗜睡量表分值达18分 , 潘集阳了解她的病史后 , 建议张同学做首夜导睡眠监测(PSG)和第二天的多次睡眠潜伏时间实验(M SLT )检查 。 最后确诊为“发作性睡病” 。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 , 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 , 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 。 “小张是比较典型的发作性睡病 , 这种病的患者国外报道通常发现在10- 20岁开始起病 , 人群患病率为0 .02%-0 .18% , 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 , 如果起病于儿童期 , 男女比例约为2:1 , 我国目前暂无具体的患病率报道 , 大约为0 .07% 。 这种病也可以表现为夜间睡眠差 , 除了要详细地询问病史 , 还需要做量表的筛查 。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 张同学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 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

除了类似的发作性睡病 , 其他诸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 , 对于孩子睡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 这类孩子表现为睡觉打鼾 , 睡眠期通气严重不足 。 “这在睡眠专科是最为常见的因素 。 这类孩子需要接受睡眠监测 , 明确原因后要及早手术纠正肥大的腺样体、扁桃体 。 ”

儿童型双向抑郁

正常睡眠的又一大杀手

除开原发疾病、电子产品对睡眠的影响 , 来看睡眠障碍的另一大未成年群体则是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所致 。 “剥夺孩子睡眠最主要的精神心理疾病 , 那就是儿童抑郁 , 多表现时而亢奋、时而低落的双向抑郁 。 尤其是在重要的考试、比赛等关键时间节点前 。 ”潘集阳表示 , 这一类孩子也非常常见 , 年龄最小的甚至只有八岁 。 “孩子一会兴奋不已 , 一会情绪低沉 。 然后直接影响到睡眠 , 睡着了非常容易惊醒 , 进而又导致白天非常的暴躁、易怒 。 ”

在服用了情绪稳定剂后 , 潘集阳对孩子随访了四个多月 。 病好了 , 睡眠有明显改善 。 可孩子家长也就自行停药了 。 “这绝对是个误区 , 很多家长都觉得是药三分毒 , 但那是指在没有专业指引情况下的用药风险 。 如果在专业指导下用药 , 只会治病 , 改善情况 。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王道斌 叶思茗 通讯员 张灿城

作者:王道斌 叶思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