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污言秽语”中的成长密码


破解“污言秽语”中的成长密码

----破解“污言秽语”中的成长密码//---- http:// //

比比看谁远 。 阎涛 绘

很多幼儿家长都发现 , 在某一个阶段 , 孩子对排泄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比如兴致勃勃地观察自己的大便 , 和小伙伴比赛谁尿得远 , 模仿各种屁的声音……幼儿不仅喜欢研究屎尿屁 , 还喜欢不分场合不分人群地说与屎尿屁相关的脏话和笑话 。 虽说童言无忌 , 但孩子的口无遮拦还是让家长尴尬紧张 , 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不礼貌没教养 。 可是家长越是如临大敌地呵斥禁止 , 孩子却越说得起劲 。

那么 , 孩子为何热衷于屎尿屁这个“有味儿”的话题呢?孩子学坏了吗?其实 , 屎尿屁这个小问题当中却隐藏着孩子身心发展信息的大学问 , 当然 , 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

“污言秽语”释放并积聚心理能量

弗洛伊德认为 ,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功能的发展紧密联系 , 它源于一种叫作力比多的本能力量的驱动 。 力比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投放于不同的身体部位 , 由此形成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 据其观点 , 1—3岁的宝宝处于肛欲期 , 3—5岁的幼儿处于生殖器期 。 在这个时期 , 孩子通过对大小便的控制 , 打开了探索自己身体的新窗口 。 幼儿正是在不断认识、探索自己身体的过程中 , 学会了从掌控自己的排泄中获得快感 , 进而体验自我的掌控感、力量感和成就感 , 带来心理上满足的同时 , 自我意识也在逐步萌芽 。 如果家人对孩子过于苛刻严厉 , 就会适得其反 , 甚至产生这个阶段的停滞或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