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一位姑娘讲了自己的经历:

“从小 , 我就习惯了爸爸的高嗓门 。 他无论和谁说话 , 都是大眼睛一瞪 , 声如铜铃 。

伯父和人说话也是 , 貌似天生的大嗓门 , 用我妈妈的话来说 , 这哥俩和人说话 , 永远像是在吵架 , 就不能声音小点 , 慢慢的 , 清楚地说吗?

到后来我长大 , 嫁人 ,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 , 公公婆婆之间的说话方式很有意思 。

他们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 , 日常间的柴米油盐 , 都是慢慢的 , 和和气气地说 。

我才明白 , 正常的说话方式就应该是这样的 。

又联想到平日里我们教育孩子 , 总是说着说着 , 不知不觉就提高了音量 , 带上了情绪 。

逼迫孩子看我们的脸色行事 , 让他们根据我们音量的高低 , 来判断事情的严重性 。 ”

当孩子犯错时 , 你愤怒地大吼大叫 , 结果无非两种:

孩子被你吓住了 , 满脑子的恐惧感 , 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 , 只盼着你赶快结束训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 , 大吼大叫回击你 , 也不考虑错在哪了 , 只想着如何跟你对着干 。

但是 , 当你压低声音、语调平静、严肃地跟孩子谈话时 , 你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 , 孩子对你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抵触 , 这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 , 效果就会好很多 。

说话是一门艺术 。

我们要教育孩子如何说话 , 就更需要自己身体力行 ,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