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讲清宝宝脐带护理和耳朵护理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一次讲清宝宝脐带护理和耳朵护理
在以前 , 医学水平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 , 很多妈妈都是在家生孩子的 , 由于脐带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宝宝发生脐部感染而早夭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 随着医疗水平进步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 现在几乎所有妈妈都会选择在医院生产 , 让宝宝得到更好的新生照顾 。 由脐带感染引起的悲剧已经越来越少 , 但宝宝的脐带护理仍然让不少新手妈妈们头疼 。 那么 , 该如何正确护理宝宝的脐带呢?
---- 一次讲清宝宝脐带护理和耳朵护理 //---- http:// //
首要原则是预防感染
感染是新生儿脐部最常见的问题 。 脐带刚被剪断结扎的头几天 , 脐窝部位可能出现一些浆液性的分泌物 , 这是细菌的良好培养皿 。 一旦细菌入侵脐残端并迅速繁殖 , 很可能导致脐炎或者脐部蜂窝织炎 , 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败血症 。 因此一定要注重预防、降低脐部感染的风险 , 这需要规范脐部结扎的同时加强脐部护理 。
关键是清洁、消毒、干燥
我们知道 , 脐带被剪断后 , 头几天可能会有些肿胀 , 像果冻一样 , 之后会逐渐变干、萎缩 , 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3-7天干燥并且自然脱落 , 有的可能需要2周左右 。
如果脐带残端还没有脱落 , 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很重要 。 清洁和消毒是为了减少细菌滋生和粘染 , 干燥的目的则是减少细菌繁殖 , 加速脐带残端脱落 。 在日常护理中 ,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的方法是让脐部尽量不要沾水 , 比如给宝宝洗澡时 , 不要让水溅到肚脐上;换尿布时 , 避免让尿布的上缘包住肚脐 , 以防伤口被尿液浸湿 , 引起感染 。 至于消毒 , 建议妈妈先洗干净双手 , 然后用干棉签蘸干脐轮周围的水 , 再用干棉签蘸75%浓度的酒精从脐窝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 , 每天消毒1-2次 , 直到脐带脱落 。
有些宝宝的脐带脱落后可能还会连着一点儿 , 不要强行用外力使其剥落 , 这样容易形成创伤口 , 处理不当易继发感染或出血 。 妈妈应继续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和干燥 , 直到脐带完全干燥脱落、分泌物消失 。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感染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的同时 , 还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感染的情况 , 重点观察宝宝脐部有无渗血、黏液性及脓性分泌物、脐轮及脐周皮肤颜色、异常气味等 。
如果没出血就表示没什么问题 , 出一点点血也是正常的 , 不用紧张 , 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即可 , 如果出血不止就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了 。
如果脐部有分泌物、清亮的液体、或者是有异味的黄色分泌物 , 都需要去医院处理 。 特别注意的是 , 不要擅自外用紫药水 , 因为涂上紫药水后 , 脐带上端往往很快形成脐痂 , 这样就很容易掩盖住脐痂下的脓性分泌物 。 而且 , 国外医学家研究发现 , 紫药水有极强的致癌性 , 不能用于破损伤口消毒和作为外用药物使用 。
如果肚脐周围的皮肤没有发红 , 就不用担心 , 要是出现又红又热、肿胀、过敏的现象 , 很可能是已经感染了 , 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
气味方面 , 变干的脐带一般有一股轻微气味 , 这是正常的 , 但如果出现一股持续性的难闻的味道 , 就有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 应及时看医生 。
需要留意的异常情况
另外 , 如果发现脐带超过半个月都不脱落 , 可以去医院再次结扎脐带 , 让其脱落;脐带脱落后 , 要是创面不愈合且下面有红色的肉芽 , 可能是形成了脐茸 , 需要请医生帮忙处理 。
还有些宝宝在脐带脱落不久后 , 会出现肚脐凸起来的情况 , 用手轻轻按压有“咕咕”的声音 , 而且哭闹时更明显 , 看起来很吓人 。 其实这是脐疝 , 通常问题不大 , 一般在宝宝2-3岁时自行愈合 。 如果到了5岁还没愈合 , 就需要通过手术修补 。
讲完脐带护理 , 顺便提一下宝宝的耳朵护理 。
---- 一次讲清宝宝脐带护理和耳朵护理 //---- http:// //
不建议自行给宝宝掏耳屎
很多妈妈都关心可不可以给宝宝掏耳屎这个问题 。 这里要说一下 , 如果宝宝还小 , 不建议擅自用镊子、耳勺或者棉签帮TA掏 , 防止将耳屎推向耳朵更深处 , 或者增加耳朵感染和刺伤鼓膜的风险 。 其实 , 正常的耳屎并不会影响耳朵健康 , 相反能隔离微生物、进入耳道的水、小虫子和其他刺激 , 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 。 如果宝宝的耳屎比较少 , 且干燥成片状 , 通常可以随运动、说话、吃饭、打哈欠时皮肤汗毛的运动自行落出 , 不需要给TA掏耳朵 。 如果耳屎比较多 , 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 甚至影响听力 , 建议去医院请医生帮忙取出 。
虽然不建议掏耳屎 , 但平时对耳朵的清洁护理是不能大意的 , 尤其要注意预防中耳炎 ,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 , 正确洗头洗澡 , 预防耳朵进水 。 给宝宝洗头洗澡时 , 要用手把TA的耳廓折叠起来 。 万一不小心让水进了耳朵 , 不要慌 , 让宝宝侧躺在你的大腿上 , 保持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 , 用手掌紧压进水一侧的耳根和耳廓 , 然后快速松手 , 连续几次 , 让水流出来 。 或者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 , 使其做出张嘴动作 , 反复几次 , 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 , 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 水流出来后 , 固定住宝宝的头部 , 用消毒棉签伸进TA的外耳道 , 但不要碰到鼓膜 , 轻轻旋转 , 将水吸干 。 如果宝宝不配合 , 不要强行掏耳 , 以免误伤外耳道皮肤或者鼓膜 , 建议及时去医院处理 。
第二 , 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奶或哭泣 。 最好采取半卧位 , 保证宝宝处于头高躯干低的姿势 , 以免奶液或眼泪流入耳朵 , 继发感染 。 如果宝宝经常溢奶 , 吃完奶后 , 要抬高TA的上半身 , 防止吐奶或者奶液流入耳朵 。
第三 , 避免错误擤鼻涕 。 千万不要捏住宝宝两侧鼻翼,让TA用力擤鼻涕 , 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鼻涕从鼻后孔挤出 , 到达咽鼓管 , 引发中耳炎 。 正确做法是用手指按住宝宝的一侧鼻孔 , 让TA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 , 用同法再擤出另一侧的鼻涕 。 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喷雾对着宝宝鼻孔轻轻一喷 , 鼻涕就出来了 。
第四 , 帮孩子勤洗手 , 勤清洁毛巾、床单等日用品 , 远离感冒 , 将病菌拒于耳道之外 。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鼻腔深处有鼻屎,尝试各种方法后,最后这样做成功了
- 「母婴和育儿」原创宝宝和大人睡?给宝宝睡婴儿床?到底哪个选择才是对的?
- 【小思妈妈营养餐】脆到开口跪,真鱼真虾,宝宝吃多少都放心!
- 晓露爸爸@原创“红脸宝宝”火了,两个脸蛋红的像苹果,网友:不会是喝奶喝醉了吧
- #宝宝树#疫情下的新生宝宝:出生14天吸引百万粉丝,笑一下400万人点赞~
- #萌宠治愈师#宝宝哭了柴犬马上跑过来看,头却卡在了栏杆中,狗:可望而不可及
- #宝宝呵护#宝宝晚上老是翻身睡不好,其实是身体里缺这个!
- 【鲲鹏创意气球】宝宝宴现场气球如何布置
- 「长脖子爸比」宝宝出生后医院为啥要留下一个脚印?医生可能不会说,但你要清楚
- 佳林母婴大世界■宝宝为什么晚上睡不稳觉?